台芬拚淨零碳排 芬蘭代表:兼顧供電須規劃能源結構
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啟動第2次能源轉型,力拚2050淨零碳排目標,芬蘭則欲在2035年達此目標。芬蘭駐台代表羅瑞受訪時分享芬蘭「棍子與紅蘿蔔」的途徑表示,台灣確實有達標的決心,但要兼顧供電,必須規劃適切且平衡的能源結構。
芬蘭駐台代表羅瑞(Lauri Raunio)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分享芬蘭推動能源轉型經驗,坦言過程冗長且不易,以及能源產業通常較為保守;芬蘭政府第一個淨零碳排規劃是在1990年推出,這是一個長期持續且系統性的途徑,也是跨政權的規劃。
被問及台灣「2050淨零碳排」目標,羅瑞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決心,而台灣也確實有決心,台灣對此是「來真的」,他與台灣官方人士對談時,發現台灣有很具體的計畫在走。
為了達到2035淨零碳排目標,芬蘭採取「棍子與紅蘿蔔」(sticks and carrots)的恩威並施政策。
羅瑞舉例,「紅蘿蔔」指的是若個人或企業使用乾淨能源相關科技,將會收到補助款或稅務減免,但若使用碳排較重的商品,就會「吃棍子」被課重稅,比如電車與油車的規費差異。
羅瑞指出,芬蘭的能源結構有不到2%為重污染的泥炭發電,目前正逐步淘汰泥炭發電,芬蘭擁有豐富的泥炭資源,並提供誘因給電廠轉型採用再生能源科技;除了減少碳排,芬蘭也致力植林以增加自然「碳匯」(carbon sink)。
然而,提高綠能使用比例勢必增加電費支出。羅瑞說,人民當然未必買單,但如此一來,用電量就會跟著下降,必須從中取得平衡,這是很困難的決定,還好芬蘭人大多支持,願意多付點錢保障下一代擁有較乾淨的環境。
羅瑞也注意到,近年芬蘭企業的永續報告已比季度財報還要厚,讓消費者能分辨哪些企業較污染環境,而不購買其商品。
芬蘭能源結構中,有40%為核能發電。羅瑞說明,芬蘭沒有廢除核電問題,上次要蓋新核電廠時,還有兩個城鎮在爭取設廠,因為核電廠將帶來商機與工作機會;且政府舉辦市民大會說明核電廠運作、安全性問題以及輻射劑量多寡意義等問題,居民能理解核電廠有層層把關,不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他們寧可要核電廠,也不要重汙染的燃煤電廠。
「我們有什麼選擇?」羅瑞拋出問題,究竟要設一個核電廠,還是1000座風電機組,並強調應兩者兼顧並組成健康多元的能源結構,核能基本上也是乾淨能源,且發電穩定、成本低,至於核廢,芬蘭設有最終處置設施(final repository system),將核廢料存放在420公尺深的岩石下,但目前不允許他國核廢料存放。
台灣是否能借鏡,羅瑞坦言,台灣地震頻仍,與芬蘭情況不同,且台灣平地面積有限,要蓋新電廠較困難,然而台灣半導體產業用電量大,也面對能源轉型的壓力。
核三廠2號機預計在5月停機,台灣正逐步邁入「非核家園」,供電是否充足是近年熱議話題。
羅瑞表示,核電廠除役必須經由特定程序,才能確保安全,芬蘭很樂意提供協助與支持;至於供電,台灣必須規劃出適切且平衡的能源結構,而非依賴單一種發電方式,應在各種不同發電系統中挑出最好的方式,並將能源用在最合理的位置。
羅瑞建議,儲能設備、以廢轉能的「固體再生燃料」(SRF)技術以及智能電網都是芬蘭能協助的範疇,芬蘭目前也致力發展氫能源;此外,台灣是座海島,海洋能是很好的選擇之一,芬蘭也樂於在這方面支持台灣。
至於合作模式,羅瑞說,台灣與芬蘭都是高科技導向國家,台灣的強項在硬體,芬蘭則在軟體,芬台分工能創造供應鏈價值;他舉例說,聯發科在芬蘭北部設置的研發中心運作良好,芬蘭創新研發能力強大、價格相當有競爭力,芬蘭與台灣雖然地理距離遙遠,但人民卻因價值相近而相處融洽。
羅瑞也提及,在芬蘭致力發展6G、量子科技等新世代科技時,芬蘭企業也能與台灣強項的高科技製造供應鏈密切合作。
芬蘭駐台代表羅瑞(Lauri Raunio)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分享芬蘭推動能源轉型經驗,坦言過程冗長且不易,以及能源產業通常較為保守;芬蘭政府第一個淨零碳排規劃是在1990年推出,這是一個長期持續且系統性的途徑,也是跨政權的規劃。
被問及台灣「2050淨零碳排」目標,羅瑞認為,最重要的是要有決心,而台灣也確實有決心,台灣對此是「來真的」,他與台灣官方人士對談時,發現台灣有很具體的計畫在走。
為了達到2035淨零碳排目標,芬蘭採取「棍子與紅蘿蔔」(sticks and carrots)的恩威並施政策。
羅瑞舉例,「紅蘿蔔」指的是若個人或企業使用乾淨能源相關科技,將會收到補助款或稅務減免,但若使用碳排較重的商品,就會「吃棍子」被課重稅,比如電車與油車的規費差異。
羅瑞指出,芬蘭的能源結構有不到2%為重污染的泥炭發電,目前正逐步淘汰泥炭發電,芬蘭擁有豐富的泥炭資源,並提供誘因給電廠轉型採用再生能源科技;除了減少碳排,芬蘭也致力植林以增加自然「碳匯」(carbon sink)。
然而,提高綠能使用比例勢必增加電費支出。羅瑞說,人民當然未必買單,但如此一來,用電量就會跟著下降,必須從中取得平衡,這是很困難的決定,還好芬蘭人大多支持,願意多付點錢保障下一代擁有較乾淨的環境。
羅瑞也注意到,近年芬蘭企業的永續報告已比季度財報還要厚,讓消費者能分辨哪些企業較污染環境,而不購買其商品。
芬蘭能源結構中,有40%為核能發電。羅瑞說明,芬蘭沒有廢除核電問題,上次要蓋新核電廠時,還有兩個城鎮在爭取設廠,因為核電廠將帶來商機與工作機會;且政府舉辦市民大會說明核電廠運作、安全性問題以及輻射劑量多寡意義等問題,居民能理解核電廠有層層把關,不會像原子彈一樣爆炸,他們寧可要核電廠,也不要重汙染的燃煤電廠。
「我們有什麼選擇?」羅瑞拋出問題,究竟要設一個核電廠,還是1000座風電機組,並強調應兩者兼顧並組成健康多元的能源結構,核能基本上也是乾淨能源,且發電穩定、成本低,至於核廢,芬蘭設有最終處置設施(final repository system),將核廢料存放在420公尺深的岩石下,但目前不允許他國核廢料存放。
台灣是否能借鏡,羅瑞坦言,台灣地震頻仍,與芬蘭情況不同,且台灣平地面積有限,要蓋新電廠較困難,然而台灣半導體產業用電量大,也面對能源轉型的壓力。
核三廠2號機預計在5月停機,台灣正逐步邁入「非核家園」,供電是否充足是近年熱議話題。
羅瑞表示,核電廠除役必須經由特定程序,才能確保安全,芬蘭很樂意提供協助與支持;至於供電,台灣必須規劃出適切且平衡的能源結構,而非依賴單一種發電方式,應在各種不同發電系統中挑出最好的方式,並將能源用在最合理的位置。
羅瑞建議,儲能設備、以廢轉能的「固體再生燃料」(SRF)技術以及智能電網都是芬蘭能協助的範疇,芬蘭目前也致力發展氫能源;此外,台灣是座海島,海洋能是很好的選擇之一,芬蘭也樂於在這方面支持台灣。
至於合作模式,羅瑞說,台灣與芬蘭都是高科技導向國家,台灣的強項在硬體,芬蘭則在軟體,芬台分工能創造供應鏈價值;他舉例說,聯發科在芬蘭北部設置的研發中心運作良好,芬蘭創新研發能力強大、價格相當有競爭力,芬蘭與台灣雖然地理距離遙遠,但人民卻因價值相近而相處融洽。
羅瑞也提及,在芬蘭致力發展6G、量子科技等新世代科技時,芬蘭企業也能與台灣強項的高科技製造供應鏈密切合作。
- 記者: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25日電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