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公文出現「波波」字眼 美日牙醫師聯盟籲法界學者停止帶風向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昭濱/台北報導
東吳大學法學院舉辦「醫事人員名額管制與憲法上的職業自由」論壇,討論議題涉及國人享有受教育與選擇職業的自由,國家也應合理限制等,但舉辦此論壇時,公文中卻出現「波波」字眼;美、日等國外牙醫師聯盟理事長蕭曉玲認為,此論壇並非全面檢視醫事人員管理機制,公文使用「波波」字眼,是將所有海外牙醫師污名化,她呼籲法界學者應停止帶風向,不要當政府的打手,政府更應依法行政。
這場醫事法論壇由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公法研究中心及醫事法研究中心共同舉辦,並邀請牙醫師公會全聯會、國際牙醫校友會及基層牙醫師協會派代表參與。蕭曉玲表示,此次論壇安排令人疑慮,開會公文中提及討論焦點為「波波醫生的爭議」,受邀者卻僅限牙醫師公會等相關團體,將討論範圍聚焦於牙醫人員的名額管制問題,而非全面檢視醫事人員的整體管理機制。
蕭曉玲認為,由法學教授主導討論,恐有帶風向之嫌,進一步影響行政法院對相關案件的判決,實屬不當。她呼籲召開座談會的學者們,不應擅自解釋法令,鼓動本土牙醫搞階級鬥爭,醜化波波醫師等海外牙醫師,此舉蔑視《憲法》保障人民的考試權、工作權,法界學者應停止帶風向,不要當政府的打手。
蕭曉玲不滿指出,公文使用「波波」一詞,可能對所有海外牙醫師產生污名化效應,論壇藉由近期個案,僅針對牙醫人員的名額管制進行討論,未涵蓋整體醫界,令人質疑其動機。她認為,由此看來,政府政策似乎傾向維護部分群體的既得利益,而忽視《憲法》所保障的國民職業選擇自由,進而試圖透過論壇來論證「員額管制不違憲」,為行政法院的判決施加影響。
蕭曉玲強調,會持續關注此事件的發展,希望政府應秉持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則,確保所有符合資格的專業人士皆能獲得公平對待。對於海外牙醫師歷經國考一階,卻需等待10年以上才能獲得二階考試資格的現況,應予以合理檢討,而非透過論壇操控輿論,影響司法審判。
照片來源:翻攝畫面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王 昭濱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