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缺電!政院6年9千億 加速綠能儲能節能

不能缺電!政院6年9千億 加速綠能儲能節能
卓榮泰表示為落實2050淨零排放,預計於2030年前陸續投入9000億元預算,加速推動綠能、儲能、節能。(圖/行政院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行政院長卓榮泰於今(21)日主持「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會議」,致詞時表示,為落實2050淨零排放,明年度中央政府已編列1161億元,並預計於2030年前陸續投入9000億元預算,加速推動綠能、儲能、節能。此外總統府已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肩負社會參與平台、社會溝通橋梁及政策效能引擎等三項任務,而行政院永續會則進一步擔任協調、分工、整合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的重要平台,並推動落實跨部會、跨領域、跨主題的各項行動方案,卓榮泰也請內政部設法優先達成建築節能50%,以及其餘用電使用零碳再生能源,以實踐2050年淨零建築的目標。

卓榮泰表示,今日是自己上任後首次主持行政院永續會委員會議,。委員們皆是來自社會、經濟、環境等領域的專家,期盼大家發揮集體智慧,以積極行動、創新思維,為臺灣「顧永續」,讓國家持續向前邁進。

卓榮泰說,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台灣以2050淨零轉型為使命,並於去年公布施行《氣候變遷因應法》;同時,行政院也已公布「十二項關鍵戰略」,明年度總預算更編列1161億元,較今年度成長21.6%,並預計於2030年前陸續投入9000億元預算,加速推動綠能、儲能、節能,引導國內外綠色投資,將氣候變遷的挑戰化為綠色成長的契機;此外,政府也將加速完成「強化電網韌性建設計畫」,以確保安全、穩定、永續的能源供應,協助百工百業落實淨零和綠色的產業雙軸轉型。

卓院長指出,政府將更進一步運用三大策略,帶動各領域的永續發展。首先,從總統府及行政院的國家層級,推動永續發展目標。總統府已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肩負社會參與平臺、社會溝通橋梁,以及政策效能引擎等三項任務,以凝聚社會共識,穩健推動國家綠色成長戰略;而行政院永續會則進一步擔任協調、分工、整合國家永續發展政策的重要平臺,並推動落實跨部會、跨領域、跨主題的各項行動方案。

卓榮泰說,行政院永續會將加速推動「調適」及「減量」雙策略。鑑於實踐《巴黎協定》的溫控目標,以及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目標,是聯合國目前的兩大重要議程,台灣作為國際社會的一分子,政府必須整合從中央到地方、從部會到民間的各種力量,同步推動溫室氣體減量,以及氣候變遷調適的多元執行方案,加速減碳行動,共同為地球的未來盡一份心力。

此外,卓榮泰表示,政府必須積極落實淨零建築策略,提升建築能效,兼顧公民參與及公正轉型。台灣已具備良好綠建築制度作為基礎,未來要朝向淨零建築目標繼續努力,包括推廣智慧建築、綠建築、建築材料及建築營運減碳等,由公部門以社宅等公有建築帶頭推動,並引導民間力量跟進,帶動智慧建築產業成長,藉由公私協力,共同找出最符合臺灣未來永續發展的淨零建築路徑,形塑淨零永續的綠生活。

隨後,卓榮泰聽取環境部「我國因應氣候變遷調適行動的精進策略」報告後表示,《氣候變遷因應法》已在去年正式上路,請各部會執行第三期「國家氣候變遷調適行動計畫(2023至2026年)」時,仍須由中央與地方、部會與民間共同努力;此外,未來年度預算編列時,應就計畫所需經費優先核列,以打造安全韌性的台灣。

卓榮泰也感謝所有委員提供具體建議,未來第四期行動計畫,將於明年開始討論及研擬作業,請環境部及各主責部會納入後續評估作業,全面提升國家整體調適及減緩衝擊的能力。此外有關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各項結論與建議,也請行政院永續會氣候變遷與淨零轉型專案小組,持續落實跨部會、跨領域、跨層級協調,以結合各界力量,推動具體行動。

針對內政部「智慧綠建築與淨零建築轉型策略」報告,卓榮泰表示,「2050淨零轉型」是台灣重要使命及政策,在「十二項關鍵戰略」中,建築節能是其中重要的一環,請內政部參考國際能源總署(IEA)及國際淨零趨勢,設法優先達成建築節能50%,以及其餘用電使用零碳再生能源,以實踐2050年淨零建築的目標。

卓榮泰進一步表示,內政部從社會住宅帶頭進行節能減碳,所有社會住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由中央直接興建的社會住宅,更提前自今年起率先全面導入能效1級以上的規劃設計,請內政部持續辦理,並接續推動建築能效評估制度,從公有新建築,擴大推廣至民間,帶動國內智慧淨零建築產業跨域整合。

最後卓榮泰感謝各位委員提供具體建議,並請內政部在淨零建築既有基礎上,持續與各界溝通,透過公民參與及社會對話,精進公有及民間各類建築淨零轉型策略,朝永續發展目標邁進。



相關新聞


政次陳彥伯暫代交長 行政院:新任部長定案後公布


政院認北部電力不足 台電:台灣整體不缺電、但不能長期依賴送電


行政院拍板4年國家發展計畫 喊AI產值2026破兆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