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韋安/三人恐讓大罷免正當性翻車

筆者認為,包含新竹市長高虹安在內,有3位關鍵人物不應被罷免。(圖/記者劉松霖攝,2025.04.09)
[NOWnews今日新聞] 去年5月23日,筆者在 Now News 發表《國會改革,國民黨小心欠缺論述「致命危機」》一文,警告國民黨若不能提出有效論述,將面臨嚴重危機。當時指出:藍營在國會改革中表決雖勝,卻在論述戰場全面落敗,無法向社會傳達改革正當性,終將釀成民意反噬。
如今,預言成真——全台已有 35 名國民黨立委罷免案進入第二階段連署程序,約 30 名已達標,形成空前的「大罷免」浪潮。
然而,這場看似民進黨大獲全勝的罷免行動,正悄然轉變為民進黨自身的危機。這如同二戰德國的戰略誤判——1940 年德軍攻陷西歐後,本應鞏固戰果,專注英國戰場,卻於 1941 年東進入侵蘇聯,導致戰線過長、資源分散,最終全面崩潰。
當前罷免行動的核心問題在於:「罷免應有節制,不該無差別全面發動」。
一、從精準打擊到全面掃蕩:罷免擴張的風險
若民進黨僅針對 10 至 20 位形象爭議大、言行極端的藍營立委發動罷免,採取精準打擊策略,本可在國會重拾主導地位。但為營造「全民罷免」氛圍,戰術轉為全面掃蕩——國民黨 41 席區域立委全數納入,甚至連民眾黨唯一地方首長高虹安也列入目標。
這場戰役的最大風險在於:當激情退去,社會將冷靜檢視「你憑什麼罷免這些人?」
尤其當名單中包含洪孟楷、牛煦庭這類溫和型立委,以及高虹安這樣的跨域專業者,罷免的正當性開始動搖。
罷錯人,特別是這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代政治人物,將使整場罷免運動的合理性從根基崩塌。
二、三位關鍵人物:為何他們不該被罷免
洪孟楷:全國最高票立委(15 萬多票),形象溫和,專注地方服務,問政專業理性。罷免這樣一位獲得高民意支持的立委,等同否定選民選擇,有違民主精神。
牛煦庭:法律專業背景立委,具備法制論述能力,並無涉入重大爭議或極端立場。罷免他,無異向年輕世代釋放「專業不如站隊」的危險訊號。
高虹安:民眾黨唯一地方首長,台灣首位 IT 背景市長。她代表非傳統政治人物進入地方治理的實驗,象徵科技專業跨界政治的可能性。罷免她,等於否定這種治理創新的檢驗空間。
這三人共同代表台灣政治轉型中的新力量:溫和理性、專業問政、跨域治理。他們的共通點不是政黨屬性,而是跳脫傳統政治框架,為台灣政治注入新活力。
三、經濟轉向下的罷免疲勞
罷免是雙面刃。民進黨成功動員深綠基本盤,但同時激發中間選民與年輕族群的反感。
原以「抗中保台」為名的政治動員,在延燒超過一年後已顯疲態。尤其在川普宣布新一波關稅措施後,台灣受到直接衝擊——台幣升值、台股波動、中小企業壓力劇增。社會焦點已從政治對立轉向經濟憂慮,民眾更關注的是匯率、出口與民生物價。
在此時刻,執政黨未能積極處理經濟問題,反而持續推動罷免戰,已被視為「不務正業」。更讓中間選民無法接受的是:罷免目標不具針對性,反而像一場「全面清算」。
洪孟楷與牛煦庭2藍委,外型與談吐皆屬溫和理性,既無「紅統」傾向,也未曾有過親中舔共的公開言行。他們的政治風格,以地方服務與政策專業為主。在立法院的表現,都更常展現法律與專業問政能力,而非強調意識形態立場。高虹安則更非傳統藍營體系出身,其背景來自科技與產業領域,主要訴求是跨界專業治理,而非政黨對抗。
這類政治人物本應是台灣多元政治中的中道樣貌,卻在此次罷免中一併遭到波及,使得整場行動從「清理極端立場」滑向「無差別清算」的觀感,讓原本支持抗中保台理念的年輕人與中間理性選民,產生強烈違和感。
罷免正當性因此開始出現裂痕,整場行動逐步滑向政治報復與制度濫用的邊緣。
四、結語:節制使用罷免權,維護民主健康
罷免是民主制度中重要的監督工具,但必須審慎使用。若被濫用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不僅無助於健全民主,還可能激起更大的反彈與制度不信任。
洪孟楷、牛煦庭與高虹安作為台灣政治轉型的新力量,若成為「誤殺」對象,整個罷免行動的正當性將遭遇根本質疑。
民主政治需要節制智慧,而非清算衝動。這不僅關乎眼前的政治勝負,更攸關民主制度的健康與政治文化的成熟。如何使用罷免這項制度,將是台灣社會對民主素養最嚴肅的一次自我檢驗。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黃創夏/可憐哪,韓國瑜又面臨被罷免
名家論壇》黎榮章/大數據分析媽祖政治學!哪些政治人物博得聲量
名家論壇》賈程年/棋手無回賴清德
- 記者:nownews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