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罷免是更大的民主?你罷免我埋單 恣意妄為傷害民主
賴清德總統喊出的「更大的民主」,難道就是綠營汲汲擬推的大罷免嗎?從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揚言罷免立院正副院長和41名藍委,到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公開支持罷免潮,聲稱公民團體的親綠組織更已投入街頭運作,這場以政治清洗為核心的「大罷免」行動若果成真,不僅將耗費巨額公帑,恐將台灣的民主價值推向撕裂與對立的深淵。
罷免行動本應是民主機制的一部分,但當罷免淪為政黨報復工具,便徹底背離了民主初衷。以柯建銘的「雙罷」構想為例,有立委初估執行這波大規模罷免需要8億元,今年中選會預算編列不到5億,大罷免經費只能從行政院第二預備金支應。這筆錢被設計用來應對突發事件或緊急需求,是人民的救命錢,卻可能淪為政治鬥爭的工具,令人匪夷所思。
罷免行動的浪費不僅限於選務經費,罷免過程中,企業需讓員工放選舉假,間接增加了經濟負擔,立法院人數可能因罷免空缺不足,導致議事空轉,重要法案停滯不前,國計民生受影響。在這場政治對決中,台灣整體的民主、經濟與社會和諧都是受害者。一場罔顧現實的鬧劇,不但將由全民埋單,加計經濟與社會成本,根本就是全民皆輸。
2024年選舉結果已清楚顯示人民對權力制衡的期待,民眾一票票選出賴清德當選總統,國會則由國民黨主導。民主核心在於監督制衡與對話妥協,朝小野大是民眾的選擇與決定,如果執政黨因為不願接受就要賴帳重玩,任由黑臉打手號召所謂公民團體裡應外合,製造動盪、撕裂社會,將成為摧毀民主價值的罪魁禍首。
回顧綠營過去屢以罷免為政治手段,起手式先拋出煽動性言論、博得社會高度關注,因為不想承擔罵名又要維持表面中立。但就以罷免基隆市長為例,拉鋸肉搏之際,民進黨秘書長林右昌心急露餡,最後甚至也就不演了。說是公民團體自發,民進黨著力痕跡處處可見。
這次柯建銘的「雙罷檄文」雖意圖煽動基層情緒卻論述薄弱,難以引發支持者共鳴。政務委員高調站台更直接打破「表面中立」的偽裝。作為執政黨主席與總統,賴清德若無法遏止這場政治鬧劇,勢必背負其政治後果。當下也只有賴總統有能耐有能量打破朝野僵局,進一步對話乃至求同存異下進行合作,創造全民之福的「更大的民主」。
- 記者:品觀點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