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國緯情》中國新能源車電池技術大突破,台灣如何搭上順風車?


兩岸國緯情》中國新能源車電池技術大突破,台灣如何搭上順風車?

中國新能源車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全球市場格局,也帶來新的合作契機。台灣擁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技術,而中國則在新能源車電池產業取得重大突破,雙方若能攜手,將有機會在這波新能源浪潮中發揮更大優勢。(取自網路)

作者/倪國緯

2024年7月,成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分水嶺。這是歷史性的一刻——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車與油電混合車)銷量首次超越傳統燃油車,占比來到51%。這一數字不僅標誌著中國車市的轉型,也昭示著燃油車時代正逐漸走向落幕。隨著全球碳中和目標的推進,新能源車的普及速度只會越來越快,完全淘汰燃油車的時代,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早到來。

電池——新能源車的心臟

在這場變革中,電池無疑是新能源車產業的靈魂。過去,電池成本占整車造價的半數,昂貴的電池更成為消費者購買電動車的最大考量。然而,隨著技術突破與產業規模擴大,電池成本逐年下降,續航里程亦大幅提升。

我最早接觸新能源車電池產業約莫十年前,當時在北京工作,公司曾參與北京電控與北京汽車的一些案子,所以當它們兩家公司與韓國SK公司在北京合資成立電池工廠時,也有幸身歷其境。記得當時,廠內設備剛運抵北京,我們穿上類似無塵衣的衣服,踏入這座象徵未來的工廠,感受著科技帶來的震撼。

當時,北汽員工曾坦言,初代新能源車的續航僅120公里左右,遠不及燃油車。然而,他們堅信,當續航能力突破400公里,新能源車將成為市場主流。如今,這一願景早已實現,一次充電突破500公里已是家常便飯,顛覆了過去對電動車續航焦慮的想像。


兩岸國緯情》中國新能源車電池技術大突破,台灣如何搭上順風車?

(取自網路)

中國電池產業的全球競爭力

在全球新能源轉型的浪潮下,中國的電池產業正引領世界。根據SNE Research數據,2024年全球電動車電池使用量達894.4GWh,年增長27.2%。其中,中國企業表現尤為亮眼,寧德時代(CATL)連續八年蟬聯全球第一,市場份額高達31.7%,總出貨量達339.3GWh。此外,中國企業在全球前十大電池供應商中占據六席,產業影響力可見一斑。

產業鏈整合的優勢

中國電池產業的成功,絕非偶然,而是憑藉對全球供應鏈的掌控。全球60%的鋰資源加工、75%的鈷精煉、95%的球形石墨生產,都集中在中國長江流域的工業基地。寧德時代更是開發出「礦石到電池」的72小時極速生產模式,將剛果的鈷礦、澳洲的鋰輝石,迅速轉化為高效能的電池材料。

產業鏈的縱向整合,則讓中國企業擁有極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在長三角的無塵車間裡,疊片機以0.3秒的速度組裝一片電池芯,每條生產線日產3000組動力電池。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技術更突破製造極限,成功將超長電芯良率提升至99.8%,令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三年內從32%暴增至68%。

技術創新與市場策略

技術創新亦是中國電池企業的關鍵競爭力。例如,寧德時代最新的M3P電池,透過錳元素摻雜,使能量密度提升15%,但成本卻壓低至每瓦時0.6元人民幣以下。此外,該公司推出的「巧克力換電方案」,讓電池更換像加油一樣便捷,大幅縮短充電等待時間,已吸引超過100家企業合作,訂單量突破10.75萬塊。

寧德時代另一項「磐石底盤」技術,則將電芯、電機、轉向與電控系統高度整合,就像以往聯發科的「公板模式」,廠商只要買聯發科的公板再加幾個組裝手續就可以製造出白牌手機一樣,這將使的電動車整車製造商得以縮短60%-70%的開發費用與50%的研發時間。這項技術已與長安汽車等多家企業簽署合作協議,未來或將成為新能源車的技術標準。

政策扶持與資本投入

中國大陸政府對新能源車產業的支持同樣功不可沒。自2009年以來,大陸政府投入超過2300億美元補貼新能源車產業,涵蓋稅收減免、低息貸款、研發補助等,讓中國大陸企業在電池技術與生產規模上迅速超車歐美日企業。

此外,大陸企業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例如,寧德時代已在德國、匈牙利、美國等地設廠,比亞迪則持續擴大在東南亞與拉美市場的佈局。這些戰略,使中國新能源車電池產業不僅是全球領導者,更成為推動世界綠色經濟轉型的核心動力。

中國大陸政府對新能源車產業的支持同樣功不可沒。自2009年以來,大陸政府投入超過2300億美元補貼新能源車產業,涵蓋稅收減免、低息貸款、研發補助等,讓中國大陸企業在電池技術與生產規模上迅速超車歐美日企業。

此外,大陸企業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例如,寧德時代已在德國、匈牙利、美國等地設廠,比亞迪則持續擴大在東南亞與拉美市場的佈局。這些戰略,使中國新能源車電池產業不僅是全球領導者,更成為推動世界綠色經濟轉型的核心動力。

兩岸新能源合作的契機

中國新能源車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改變了全球市場格局,也帶來新的合作契機。台灣擁有全球領先的半導體技術,而中國則在新能源車電池產業取得重大突破,雙方若能攜手,將有機會在這波新能源浪潮中發揮更大優勢。

未來,新能源技術將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核心,而兩岸若能在此領域展開更多合作,不僅能促進產業升級,也能在全球綠色經濟發展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這場變革,對台灣而言是挑戰,更是機遇,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把握。


兩岸國緯情》中國新能源車電池技術大突破,台灣如何搭上順風車?

倪國緯,台灣出生長大,畢業於中興法商(現為台北大學),後赴美國雪城大學攻讀碩士,並在大陸北京大學攻讀博士。其父親1949年從昆明離開大陸,而兩個孩子卻在昆明出生,再加上他娶了一位大陸妻子,這段奇緣讓他對大陸的發展格外關注。在北京工作十餘年,先在兩岸合資公司,後來到大陸公司工作,與大陸員工相處融洽,深入了解他們的想法,對大陸的發展和百姓的生活有著獨特的見解和深刻的理解。倪國緯將藉由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向大家介紹大陸的最新動態和發展趨勢,促進兩岸交流和理解。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