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國際警鐘 中國斷人海纜事例斑斑可考
具中國背景的喀麥隆籍貨輪日前疑弄斷台灣周圍海域的海底電纜。海纜疑遭中國所破壞的事例近年屢見不鮮,凸顯台灣與國際在面對北京威脅時如何確保海纜安全的重要課題。
台灣位於野柳東北方海域的海底電纜3日疑似遭一艘具中國背景的喀麥隆籍貨輪損壞,海巡署獲報後派船巡查後隨即攔查貨輪,要求至基隆港外海接受調查,不排除有中國籍權宜輪進行灰色地帶侵擾的可能。
華爾街日報指出,全球已將海底纜線視為關鍵基礎設施,但近年各國海底纜線遭到蓄意破壞的事件卻屢見不鮮,在歐洲水域已益發頻繁,特別是波羅的海地區。
據歐洲調查人員透露,過去1年來2艘具中國背景的貨輪已拖斷多條海底電纜和1條天然氣管線。
波羅的海去年11月2條光纖數據電纜遭破壞,其中一條連接瑞典與立陶宛,另一條連接芬蘭與德國,相關當局指控一艘中國船隻涉嫌犯這起事件。中國政府事後同意歐洲調查人員在中方官員陪同下登船檢查。據調查人員、情報及外交圈透露,事件背後應無中國政府參與。
芬蘭去年12月25日也曾以涉嫌弄斷海底電力與網路電纜,扣押一艘運載俄羅斯石油的油輪。
2023年10月,登記在香港登記的貨櫃船Newnew Polar Bear被控以船錨拖斷芬蘭灣(Gulf of Finland)海底的天然氣管線及網路電纜。船隻肇事後火速從波羅的海開往俄羅斯,至今未受調查。
台灣當局表示,2條連接馬祖的網路海纜2023年也曾被一艘中國漁船和一艘貨輪弄斷,導致馬祖斷網數週,也讓外界得以一窺台灣若遭斷網後的處境。
華爾街日報指出,中國正對台灣領導層與民眾展開一場長期、多面向的施壓,台灣也正致力強化網路服務安全性,以確保中國入侵或封鎖時維持全島網路運作。
數位發展部政務次長闕河鳴日前受訪時表示,海纜被切斷不大可能是偶發事件,「你得『不小心』把錨放在電纜上,然後『不小心』在下錨情況啟動引擎,然後縱使發現錨沒收起,還持續開著引擎直到電纜被弄斷」。
闕河鳴表示,去年他曾和歐洲同行會面商討如何保護海底電纜並因應類似事件,雙方近期經驗都讓當局意識到立即攔截涉嫌破壞船隻的重要性,「因為一旦船隻開回中國,你就無能為力了」。
台灣去年12月曾就斷網情境展開兵推,總統賴清德和主要政府高層均參與。據與會人士透露,這項兵推是為因應中國可能的網路攻擊或封鎖行動。
台灣一名國安官員表示,涉嫌3日弄斷台灣海纜的船隻過去2週以來曾多次徘徊台灣周圍海域,一艘中國籍船隻卻刻意登記為他國船籍來掩蓋身分,本身就相當可疑,這與波羅的海的電纜被斷事件極為相似。
美國空軍退役上校暨美國史丹佛大學國家安全創新中心「海洋之光」(SeaLight)專案主任鮑威爾(Ray Powell)稱破壞海纜為灰色地帶戰爭,且似乎正成為一股新興趨勢,「北京目的在於,讓對方自覺與其注定失敗,不如接受條件,至少不用為此付出流血代價」。
前國防部副部長林中斌特助黃引珊是台灣最早關注海纜議題的學者之一,曾於2015、2017年先後在國內外重要智庫期刊發表相關專文呼籲台灣應重視海纜安全,更提及北京動武時將切斷台灣對外海纜迫使台灣成為孤島。
她認為當前斷纜事件是中國對台灣的壓力測試,反而有助於台灣正視此議題強化跨部會協調,全面審視通訊和電力用海纜相關防護能量。
黃引珊建議,台灣應劃立包括離岸風場等地電纜保護區,由海巡署巡防,並與海軍密切合作提升執法能力;針對各種特殊情境規劃、協調民間佈纜船並思考備案,強化海纜緊急時期維修能力。
(延伸閱讀:海底電纜關鍵且脆弱 學者籲強化韌性並成立友盟小多邊)
- 記者:上報
- 更多政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