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2050淨零轉型 國家公園加強推動增匯及減碳行動

內政部今(20)日舉行部務會報,由國家公園署報告「淨零轉型」規劃,內容指出未來將積極制定推動國家公園淨零排放策略,實現2050國家淨零目標。



董建宏政務次長表示,國家公園、濕地與海岸是最臺灣關鍵的自然碳匯吸存區域,且為重要藍碳(鹽沼、紅樹林、海草床)種源庫與復育基地。根據試算國家公園森林碳匯溫室氣體移除量約205萬1,37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全臺林業部門移除量之百分比9.39%(相較2021年林業部門溫室氣體移除量);藍碳(濕地及海岸地區)碳儲存量約34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估計每年碳移除量約9.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董次長說明強化增匯部分,國家公園署將主動盤點現有外來種入侵、劣化棲地、廢耕地、沙洲等區位造林,目前估計造林成木後碳移除量每年可達約1,981.3公噸二氧化碳當量。濕地碳匯方面,期以生物多樣性保育為前提,適地推動生態碳減量基地,初步以50公頃布袋鹽田做為碳匯實驗場域,估計濕地碳移除量每年達1,500至3,500公噸二氧化碳當量。



董次長強調,未來國家公園署淨零轉型工作,除了辦理相關活動,更應積極組織碳盤查作業、盤點自然碳匯圖資、研擬自然碳匯估算機制,以掌握碳排狀況,提出淨零轉型路徑藍圖,以積極行動參與實現2050國家淨零目標。




最新政府消息新聞
人氣政府消息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