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港醫院黃金時間內腦中風取栓手術 成功實踐急重症醫療

小港醫院黃金時間內腦中風取栓手術 成功實踐急重症醫療
左圖為急性大腦動脈栓塞(缺血性腦中風),右邊為施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移除血栓讓血流恢復正常

【News586/記者張淑慧報導】高雄一名70多歲的潘奶奶在清晨起床時發現左手左腳無法動彈,左半身乏力且說話口齒不清,家人立即將她送往小港醫院急診。經電腦斷層檢查,確診為急性大腦動脈栓塞(缺血性腦中風),符合進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的適應症。在家人商討後,潘奶奶決定接受神經導管介入治療。醫院的「腦中風取栓團隊」迅速執行了「腦中風動脈取栓術」。經過加護病房及一般病房的治療,潘奶奶順利度過腦中風急性期,目前已轉院至離家較近的地區醫院,進行「中風急性後期整合照護計畫」中的復健治療。


腦中風是全球主要的死亡與失能原因之一。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腦血管疾病穩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4位。腦中風可分為缺血性與出血性兩大類,其中缺血性腦中風占比高達80%。過去治療缺血性中風時,強調在中風發生後儘早使用血栓溶解劑(rt-PA)以打通血管,或進行「顱內動脈取栓手術」,但這兩種治療方式皆有時間限制。小港醫院神經科林子超醫師指出,對於阻塞較嚴重或阻塞於較大血管的患者,單純注射rt-PA的效果有限,此時應考慮採用動脈血栓移除術來提高治療成效。

小港醫院黃金時間內腦中風取栓手術 成功實踐急重症醫療

小港醫院具備取栓資格資師與跨專科醫療團隊,致力於守護南高雄民眾,以急重症醫療為己任


林子超醫師接著說,顱內動脈取栓手術是已經逐漸普及的急性腦導管治療,醫師會從病人鼠蹊部的股動脈進行穿刺,藉由不同的導管組合,將抽吸導管或支架,從下肢動脈逆行到血栓塞住的顱內血管處,將血栓藉由支架取出或負壓吸出,相較於以往的血栓溶解劑治療及保守藥物治療,大血管梗塞的病患在接受顱內動脈取栓手術後,能獲得更積極的治療效果以及更好的預後。


2023年11月起,動脈取栓術給付條件也從中風後8小時延長至24小時內,其優點包括(1)在大血管梗塞的中風,提供給病患更積極的治療效果;(2)相較於血栓溶解劑治療,可治療病情更嚴重、送達急診時間更久的中風病患;(3)在執行手術過程中,可直接探查病患血管狀況,並發現其他隱藏的血管性病灶,如血管壁剝離、血管瘤或動靜脈畸形等。


春季氣溫變化大,有時氣溫驟降或突然升高多,要多留心身體徵兆,如果有出現口嘴歪眼斜、 單側肢體無力或四肢無力、意識不清、言語不清溝通困難或 無法說話、視覺障礙等症狀,應第一時間就醫,小港醫院具備取栓資格資師與跨專科醫療團隊,致力於守護南高雄民眾,以急重症醫療為己任。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社會新聞
人氣社會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