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佳簽證難辦 中國跨境旅遊仍未恢復疫前水準

中國自2023年初鬆綁疫情管控至今約1年半,然而海外旅遊復甦情形不如預期,於此同時國內旅遊則大受歡迎。分析指出,經濟不振令消費者更加節儉,且辦理簽證的手續仍繁複,造成這個狀況。

路透社報導,中國於2023年初鬆綁防疫措施、重新開放邊境以來,許多國際旅遊業者與市場期待來自中國的旅客。然而至今1年半,中國海外旅遊的復甦落後於市場預期,對全球旅遊相關公司、旅館和零售商造成打擊。

報導指出,由於房地產危機仍未解決,高失業率以及經濟前景黯淡等壓力,中國的消費者變得更加節儉。

「消費者比過去更加注重成本,這也影響了旅遊趨勢」,根據國際管理諮詢公司奧緯諮詢(Oliver Wyman)的報告,5月間將中國國際旅遊的復甦預期延後至2025年底,比去年的預測延後了半年;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則認為,中國的海外旅遊可能要再過5年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準。

除了經濟不佳造成的影響外,簽證問題也是中國消費者赴海外旅遊人數與意願降低的原因。

奧緯諮詢駐香港合夥人沃特斯(Imke Wouters)指出,2023年中國邊境重新開放後出國旅行的人之中,有40%決定今年不再出國旅行,「主要原因是許多歐洲國家的簽證申請不便且辦理時間較長」。

報導引述一名北京38歲的王姓民眾表示,原本預計要在5月下旬赴法國旅遊並欣賞法國網球公開賽,然而無法如期預約並申請簽證,因此決定取消出國計畫,轉而赴長沙旅遊,「當地的食物很棒,而且我欣賞了一場音樂會,花費是在法國的1/10」。

相比之下,對中國實施免簽證測的國家則獲得中國遊客的青睞,包含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

報導另引述旅遊平台攜程集團執行長孫潔表示,根據數據顯示,瑞士越來越受到中國的高端遊客歡迎;此外,由於日圓貶值,今年赴日本的中國遊客也激增。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