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物相似藥使用率低 專家:應開放藥品差額負擔

2024亞洲生技大展昨天閉幕,展覽期間舉辦「生物相似藥醫院高峰會」,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台灣使用生物相似藥占比8%以下,因民眾有原廠藥品牌迷思,建議應多獎勵醫療人員使用,並研擬修法開放藥品差額負擔。

亞洲生技大展今天發出新聞稿指出,伴隨亞洲與台灣於新藥創新發展及生物相似藥的鼓勵試辦計畫推動,展覽期間,由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及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生物相似性藥品功能委員會舉辦「生物相似藥醫院高峰會」。

洪子仁帶領與會醫院代表與專家提供政策建言,他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民眾迷信原廠藥,將生物相似藥與學名藥視為仿製藥,殊不知其中多數是與原廠藥廠齊名的國際大藥廠,製程更先進;生物相似藥雖免去研發過程,但結構物分析、藥物動力學、生物可利用性都到位,「過了原廠專利期的生物相似藥,藥效不但與原廠相同,價格又較低」。

洪子仁指出,很多國家為了讓醫療資源有效利用,會使用生物相似藥以降低財務負擔,像歐洲國家使用生物相似藥比例就高達17%-18%,但台灣8%以下,主要是因為民眾有品牌迷思,又不需部分負擔,存有「愈貴愈好」心態,卻未關心健保永續經營的困難。

因此,洪子仁提出兩大配套,首先在獎勵層面,除了獎勵開生物相似藥的主治醫師之外,也應同時擴大藥師人員與個管師使用生物相似藥的獎勵和誘因。

另外,洪子仁表示,在行政法治層面,許多國家實施藥價差別給付條款,即健保給付生物相似藥物,如果病患選擇原廠藥,個人必須自費付藥價差額。政府保障病患就醫權益,保障之外的高額藥費差額,必須由民眾自行負擔。

洪子仁強調,台灣若要實施藥品差額給付,就必須藉由近期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法,研擬開放差額負擔的可能性。他期盼未來若能完善政策,能有更多病人於藥物治療獲得更完整的保障。


最新財經新聞
人氣財經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