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氣來回發作一整年 男子拖到無法排便「腸道已壞死」!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疝氣雖然是常見疾病,卻不能掉以輕心。69歲的林先生過去一年來出現腹痛、左側下腹部突起的症狀,懷疑為疝氣卻並未就醫處置,這幾天進一步惡化,患處無法推回,導致無法排便且疼痛不止,只得接受緊急手術,將壞死腸道切除後直接腸道吻合,但短短一個月後就又復發。
台北慈濟醫院一般外科醫師陳昱天表示,林先生手術一個月後不但原處復發,連另一側也出現疝氣,考量手術可能有沾黏情形且復發性疝氣情況複雜,最後評估改以達文西微創手術將突出的囊袋復位,並以人工網膜修補,這才解決心頭大患。
陳昱天說,人體皮膚下的組織結構由外而內依次為皮膚、皮下脂肪、筋膜、肌肉層及腹膜,腹股溝疝氣是指腹膜底下的腸道透過腹壁的薄弱處或缺口突出,形成囊狀結構。成因可分為先天性與後天性,先天性多因腹股溝管未完全閉合;後天性則有時候與長時間站立、提重物、慢性咳嗽或便秘等腹壓增加有關。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腹股溝疝氣在男性中的終生盛行率約為27%至43%,女性則為3%至6%,在台灣,成年男性罹患腹股溝疝氣的比例約為女性的9倍,尤其好發於75至80歲族群。
陳昱天指出,腹股溝疝氣的症狀因人而異,輕者可能無明顯不適,僅在例行檢查時發現腹股溝處突起,典型症狀則包括患處有沉重感、鈍痛,且在咳嗽、搬重物或長時間站立時加劇,部分女性可能出現不明確的骨盆不適。但若是突出的腸道卡住在外,就可能因缺血而壞死,導致劇烈腹痛、噁心、嘔吐及腸阻塞,嚴重時甚至引發敗血症,需緊急手術處理。
修補方式,陳昱天說,有直接將周圍組織縫合以及覆蓋人工網膜兩種方式,可透過傳統手術、腹腔鏡微創手術與達文西微創手術執行。以林先生為例,由於第一次手術的醫師是在緊急情況之下同時切除壞死腸段,可能有感染疑慮,所以沒有使用人工網膜修補,加上術後復發且出現雙側腹股溝疝氣,腹腔鏡手術的傷口位置以及視野、空間都較為受限,達文西手術就成為優先選擇。
陳昱天提醒,民眾一旦出現可疑症狀,可透過簡單的自我檢查確認是否為腹股溝疝氣。首先,站立時輕觸腹股溝區域,檢查是否有異常腫塊,並在咳嗽或用力時觀察是否更加明顯;若搬重物或久站時感到腹股溝沉重感或疼痛,也可能是疝氣徵兆。此外,自我檢查無法取代專業診斷,若發現異常,應立即就醫,由專業醫師診斷。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鷹架倒塌證實「印尼移工遭壓身亡」 台大醫院致歉了!協助求償廠商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陳 鈞凱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