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主公醫院院長 黃信彰,家庭醫學先鋒,守護社區醫療推手


恩主公醫院院長 黃信彰,家庭醫學先鋒,守護社區醫療推手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97期

文/鍾碧芳 攝影/許宏偉

家醫科向來被醫界視為很難熬出頭,除非是臨床或研究成績相當出色,否則在大醫院往往比較看不到績效。然而,剛從台北榮總副院長任內屆齡退休、隨即被邀約到恩主公醫院任職院長的黃信彰,至今不僅已累積超過390篇論文,且在家庭醫學科領域,更名列論文發表數世界前20名的醫師之一;並在家庭醫學會理事長任內,積極把台灣家庭醫學推廣到全世界。

「無論在哪個位置,我都會盡力去做,且要做到最好、要有一定的成績。」這是黃信彰給自己的期許;其實他不只是家庭醫學科的權威,更是開啟社區醫學課程的先河、培育人才無數,並於前(2022)年獲頒台灣醫療典範獎,黃信彰的人生故事相當精采!

從小不怕血,被賦予要當醫師的重任

黃信彰會學醫,要從幼時的成長背景說起。在台南善化鄉下長大,從小跟著媽媽在叔公們的診所走動,以前診所常有人要打營養針來保持體力,醫師會先把針注射到病人血管,等到有一條紅色小蛇回流到玻璃針筒,再慢慢推回去,這樣的注射方式讓當時還是年幼的他覺得有趣、一點也不怕。


恩主公醫院院長 黃信彰,家庭醫學先鋒,守護社區醫療推手

也因為膽大心細,三叔公的一句話:「這個囝仔(台語孩子之意)以後可以做醫生,看到血攏不驚!」讓媽媽對「家裡要出一個醫師」有了期許。

黃信彰從小功課就好,從台南一中畢業後,不負母親的期待順利考上第一屆陽明醫學院醫學系,成為三兄弟裡唯一的醫學生;大學時期很用功、成績總是名列前茅,因此,被學校留下來擔任臨床助教。

馬祖擔任醫官,開啟巡迴醫療之路

畢業後,黃信彰到馬祖當兵,那兩年對他來說不只是歷練,也等於是日後社區醫療的啟蒙。原來,他是擔任衛生連的醫官兼排長,負責第一線官兵醫療,正好結識連江縣衛生院第一批來自台北醫學院的保送醫科生楊綏生,因兩人背景相似,經常有醫療上的交流,也因此與衛生院、馬祖民眾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在執行醫官勤務時,發現軍中累積很多沒用到、卻快要過期的衛材及藥品,但馬祖當地的衛生院資源卻相對匱乏。尤其,馬祖民眾以皮膚病最多,在南風吹來時因天氣潮濕,大多感染黴菌,所以藥膏的用量比較大;反而其他的藥品消耗很少。「阿兵哥都是年輕人,哪有什麼慢性病、高血壓的?」他回憶在檢查裝備時,看到很多快到期的藥品必須報廢,「我心想,這些藥品還沒過期,直接銷毀實在太可惜了。」


恩主公醫院院長 黃信彰,家庭醫學先鋒,守護社區醫療推手

他與衛生院楊綏生醫師商議,希望能讓他到南竿鄉巡診,如果當地民眾有需要也可直接看病,這樣不但能消耗掉這些即期藥品,同時能兼做社區衛教。「那年是民國71年,當時還沒有巡迴醫療的概念。」於是便讓衛生兵開著悍馬車,載著他與另一名牙醫官及翻譯官,每周固定到附近的復興村、介壽村幫民眾看病開藥。事後他回想,當時便是典型的社區醫療概念。

研究非A非B,跨足肝炎領域

退伍後,黃信彰回到台北榮總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兼臨床助教,一路從住院醫師做到總醫師,並順利升上主治醫師。因為次專科選擇了腸胃科,也學習了內視鏡、超音波等,且一做就是12年,直到跟隨國內肝病權威李壽東醫師,開始學習肝炎及肝癌研究。

「李壽東是全國第一個進行B肝疫苗接種的醫師,那時期經常要協助教授追蹤施打疫苗後的小朋友,並進行研究。」黃信彰說,那是他第一次接觸疫苗研究。


恩主公醫院院長 黃信彰,家庭醫學先鋒,守護社區醫療推手

那個年代,台灣雖然是B肝的高盛行地區,而主要傳播途徑為血液接觸之非A非B型肝炎病人也為數不少,當時衛生署找了北榮、三總、台大等三大醫院進行「非A非B型肝炎」(也就是現在的C型肝炎)研究,期能找出輸血後得到不明肝炎的原因。而身為肝病權威的李壽東承接了該項研究計畫,並要黃信彰支援協助,這也讓他一頭栽進肝炎研究領域。「那時運氣不錯,收案相當順利,榮總的收案數是三總及台大的3倍之多。」他說,幸而當時留下了不少樣本,為後來輸血後肝炎的研究有很大的幫助。

民國78年,美國率先發現C肝病毒,他與李壽東的血樣與國外研究單位合作發表了數篇相關論文。自己並在李壽東的推薦下到美國南加大杭京頓紀念醫院肝病中心進修了一年,不僅在C肝基礎與臨床研究打下深厚基礎,也帶回PCR血樣自動萃取、核酸定量及基因型判定等技術,並陸續替美國指導教授寫了6篇論文,表現傑出,「那一年的研究訓練相當扎實。」

回國後,黃信彰順利地從講師升到副教授,「我應該是國內第一個打干擾素治療C肝的醫師吧!」他說,在學成回國後的某天,突然接到李壽東從國外打回台灣的電話,告訴他:要治療C肝就要打干擾素。之後,干擾素治療就成為當時治療C肝很重要的武器。

從腸胃科轉戰家庭醫學科

李壽東是帶領黃信彰進入C肝領域的恩師,而另一位恩師蔡世滋,則是讓他踏入家醫科及社區醫療的重要推手。

在他當住院醫師輪訓到過敏免疫風濕科時,國內正在籌組中華民國家庭醫學會(台灣家庭醫學會前身),需要廣收醫師會員;黃信彰那時受到蔡世滋的感召,就與太太一同入會。「當初若想要拿到家庭醫師專科醫師證書,就必須參加考試,沒想到就順利通過了。」他笑著說。


恩主公醫院院長 黃信彰,家庭醫學先鋒,守護社區醫療推手

後來,北榮因為負責宜蘭區域的醫療網,舉辦了多場家庭醫學教育訓練,而蔡世滋是負責人,經常找具有家庭醫學專科醫師資格的他前往協助講課,也因此累積了不少家庭醫學教學經驗。

有了宜蘭社區醫療網建置的經驗,民國88年某天北榮院長張茂松突然找他,希望他能轉任北榮社區醫學科主任,同時也將陽明醫學大學首任家庭醫學科主任的重擔交付給他。也就是這個機緣,讓黃信彰能在很年輕時就當上主任,並一腳跨入家庭醫學科,直到現在。

改革教育,走出白色巨塔進入社區實習

民國88年,張茂松找來心臟科、家醫科與腎臟科醫師,討論醫學教育改革的可能性,黃信彰受命提出改革方案。他蒐集並參考了國外社區醫學課程,才發現原來台灣的醫學生真的就像是「白色巨塔」,「我從實習醫生開始,從來沒有離開過榮總的思源樓,天天綁在這裡,完全不知道外界狀況。」

他思忖,國外醫學生幾乎有三分之二都在外面的醫院或診所實習,實在必須要讓醫學生走出巨塔,實際進入基層診所,培養社區醫學的概念才行。於是,他找了振興醫院、關渡醫院與十幾家基層診所,以及士林與北投兩間衛生所,讓學生去實地見習;同時也要求學生進入安養機構、安寧病房等場所,實際體驗為臥病在床、失能、失智的長者照護。甚至還在課程中加入傳統醫學的內容,讓學生對中西合併醫療有所概念,這對社區醫療的實務面有莫大的幫助。

甚至也與時任宜蘭縣衛生局局長邱淑媞,一起承接了國科會的社區研究計畫,讓學生一起參與研究,也因此發表了許多論文。「這樣的教育模式從民國90年開始,直到92年遇到SARS風暴結束。」他指出,當時正值醫界省思醫學倫理及社區醫療的重要性,推動於實習醫師後加入PGY制度(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其中的核心就與他當初設計的社區醫學課程相似。


恩主公醫院院長 黃信彰,家庭醫學先鋒,守護社區醫療推手

承接院長職務,執行最擅長的社區醫療

民國92年SARS之疫後,台北市立醫院開始要整合成市立聯合醫院,發展各院的特色醫療,陽明醫院定位為社區醫學,而黃信彰當時是台北榮總社區醫學的主任,自然被指派前往擔任院長,執行他最擅長的社區醫療業務。

於陽明醫院院長任內,黃信彰除了整合照護團隊,推展長照聯盟服務計畫,提升長期照護品質外,也獲頒台北市政府市政品質獎競賽精進獎及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國家品質標章證書。並於93年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成立前,回任台北榮總家庭醫學部主任。

直到民國104年,在北榮時任院長張德明提拔下,黃信彰榮升北榮副院長一職,做了7年才屆齡退休。回溯在副院長任內,不僅業管醫務、資訊、家庭醫學、皮膚與高齡醫學中心,也參與教學、醫學研究、健管中心、新藥臨床實驗等。在109年國內面臨COVID-19疫情之際,也擔任醫院緊急事件應變小組副召集人,隨著疫情變化,要因應中央指揮中心的政策、同時商訂醫院相關應變政策等,「那時,疫情會議從每天召開到每周召開,壓力其實挺大的。」

「但此疫,也讓家庭醫學科醫師站上舞台,」黃信彰以台灣家庭醫學會理事長身分表示,家醫科在此次疫情防治上充分展現專業形象,而在科技防疫上,也發表許多學術論文刊登在國際期刊,讓世界看見台灣。

退而不休,持續貫徹社區醫學理念

退休後原本想要休息,沒料到在北榮院長陳威明推薦下,被延攬到三峽恩主公醫院當院長,至今已過兩年三個月,「時間過得很快,雖然是不同醫療體系,但只要做對的事,盡心盡力,一樣能為社區醫療盡責。」他提及,恩主公醫院屬於區域教學醫院,又具有宗教醫院背景,來報到時正值清明節,上任前一周三峽區更是疫情緊繃期,所幸有當時北榮副指揮官的經驗,有驚無險度過疫情。

去年,恩主公醫院在三峽創院25周年,服務範圍已從原本的三峽,遍及鶯歌、土城及樹林地區的社區民眾,更拓展到桃園八德、大溪等地,成為新北、桃園地區重要的區域教學醫院。


恩主公醫院院長 黃信彰,家庭醫學先鋒,守護社區醫療推手

「恩主公醫院原本就定位為社區醫院,所以要把社區居民照顧好。」黃信彰指出,社區醫療要完整,必須要滿足地方民眾的急重症醫療需求,像是急性心肌梗塞、腦中風等,因此,目前最大任務要積極籌建「急重症醫療大樓」,未來醫院總床數將達到786床,其中急性床499床,屆時將可透過結合醫院急重性醫療、社區基層醫療及長期照護,提供在地民眾身心靈的全人照護服務發展。

對於新大樓啟動後的人力需求,他也提前布局,不僅與元培、仁德兩所學校簽訂產學合作,去年更攜手新生醫專共建「護理專班」,共同培育更多護理優秀人才。黃信彰指出,恩主公醫院是第一個跟新生醫護簽訂專班的醫院,期待能培育優秀人才,滿足社會對護理人力的需求。「我們會擇優150名護理科系五專學生,以公費就讀護理專班,專案補助每名學生每學年12萬元,5年共補助60萬的就學費用,總挹注經費將達九千萬元。」專班畢業生在考取護理師執照後,就可進入恩主公醫院服務。

特別的是,恩主公醫院不只跟學校簽合作案,也跟家長簽約,以取得同意,「在簽約前會先一一面談,同時也有推派固定導師到校內進行期中考、期末考,協助學生能順利考上執照。」或許是因為恩主公醫院沒有自己的醫學學校,所以更需要洞燭先機,掌握護理人才來源。

中醫養生調養,凡事積極樂觀

從早期的C肝疫苗開始,黃信彰陸續參與多項疫苗研究,包括負責大型流感疫苗接種療效的試驗,為若有H5N1禽流感流行期間建立一套臨床試驗機制,並優化完成系統管理,「日後若有不明感染源,就可以進行大量病毒研究、進行疫苗開發。」個性積極熱心的他,還進行過帶狀泡疹、呼吸道融合病毒等疫苗相關研究。

朋友形容黃信彰脾氣好、堅持原則,且一定會把事情如期如實如質的做好。「其實我就是典型的家醫科醫師性格,懂得如何與人相處、也善於溝通,且凡事正面思考。」他提及,自己遇到挫折時的態度就是正面看待,若遇到真正無法解決的事,也不會斤斤計較。

至於平日養生方式,則是由中醫師太太一手打理,「太太會利用節氣養生概念,於季節變換時以養生藥膳食補;像是最近閃到腰,也是靠太太的針灸來恢復。」其實黃信彰從國高中開始就是桌球隊,過去也是陽明的校隊,只是現在忙碌比較少運動,偶爾到對面的北大校園健走。會選擇仍舊留在社區醫院服務,是他堅守對民眾的照顧熱忱,他笑說,自己應該看診到70、80歲都沒問題,就是想繼續服務社區民眾,盡一分心力。

延伸閱讀:
陳震寰 心臟名醫、前陽明醫大醫學院院長 轉戰基層拉近醫病關係,提升社區醫療品質
詹永兆 中華民國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 傳承家業,奉獻偏鄉的熱血醫師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