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怎麼辦?醫師教你從胃痛位置、症狀判斷7大胃痛原因

胃痛怎麼辦?吞胃藥有用嗎?胃痛原因百百種,不只有吃太飽或脹氣會造成胃痛,其他像是急性腸胃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也會出現胃痛症狀,因此胃痛時不要只靠吞胃藥了事!本文將帶你從胃痛位置、胃痛症狀推敲出你的問題所在,如果長期有胃痛問題,除了就醫檢查,也建議搭配飲食來舒緩改善,讓胃痛不再上門打擾!

目錄

  • 胃痛位置與原因

  • 胃痛症狀與原因

  • 胃痛有哪些潛在疾病?

  • 胃痛吃什麼?

  • 胃痛可以直接吃胃藥嗎?

  • 胃痛預防方法



胃痛還是肚子痛?從胃痛位置了解胃痛原因



由於腹腔中包含胃、胰臟、肝臟、大腸和小腸等器官,所以就算常常聽到人家說「胃痛」,也不代表一定是胃不舒服。肝病防治基金會表示,我們可以將腹部分成九宮格,看看痛的地方在哪,來判斷是什麼器官的問題,舉例來說,上腹部的上腹區塊就包含胃、胰臟和十二指腸等器官,因此若上腹痛,就有可能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或胰臟炎等疾病訊號。

右上腹痛
上腹痛
左上腹痛


  • 膽囊炎

  • 膽結石

  • 膽管炎

  • 憩室炎

  • 肝膿瘍




  • 食道炎

  • 胃炎

  • 胃潰瘍

  • 十二指腸潰瘍

  • 胰臟炎

  • 主動脈剝離




  • 胃炎

  • 胃潰瘍

  • 心肌梗塞



右側腹痛
中腹痛
左側腹痛


  • 腎結石

  • 腎盂腎炎

  • 升結腸疾病




  • 小腸炎

  • 小腸阻塞




  • 腎結石

  • 腎盂腎炎

  • 降結腸疾病



右下腹痛
下腹痛
左下腹痛


  • 闌尾炎

  • 腸繫膜淋巴腺炎

  • 白血球缺乏性腸炎

  • 大腸憩室炎

  • 克隆氏症




  • 疝氣

  • 感染性腸炎

  • 骨盆腔發炎

  • 卵巢或子宮疾病




  • 便秘

  • 大腸激躁症

  • 大腸憩室炎

  • 膀胱炎

  • 急性尿液滯留



胃痛怎麼辦?醫師教你從胃痛位置、症狀判斷7大胃痛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心臟雖然不屬於腹腔範圍內的器官,但如果發生心肌梗塞,也會有類似胃病的上腹痛或胃痛感受,因此雖然腹痛位置有助於判斷是哪些器官在發出警訊,但並不是百分百準確,若長期疼痛不癒,建議還是要接受專業醫師診斷,才能避免演變成更嚴重的健康問題!

胃痛有哪些症狀?從胃痛症狀找出胃痛原因



除了能從上腹部疼痛來判斷胃痛,我們還可以從胃痛的症狀來看出有可能的胃痛原因,像是單純的胃痛,就可能和壓力大、吃太多刺激性食物導致,但要是胃痛伴隨嘔血、黑便等症狀,就要當心很可能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甚至胃癌等疾病。

胃痛原因1. 壓力大、自律神經紊亂



壓力大會使自律神經紊亂,導致受自律神經控制的胃、十二指腸運作出現異常,讓胃酸分泌過多,使胃黏膜容易受傷、潰瘍,引起胃痛。


  • 症狀:胃部疼痛



胃痛原因2. 暴飲暴食或吃刺激性高的食物



暴飲暴食,或是吃了大蒜、辣椒、酒精等高刺激性的食物、會促進胃酸分泌的碳酸飲料、果汁、吸菸等,都可能會造成胃痛、胃黏膜發炎。


  • 症狀:胃部疼痛



胃痛原因3. 十二指腸潰瘍



十二指腸與胃部緊緊相連,當胃酸分泌過多、流進十二指腸時就造成十二指腸受傷、潰瘍,產生黑便、打嗝、煩躁、貧血、倦怠等症狀,飢餓時症狀會更明顯。而一般來說胃酸分泌多在夜間,所以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容易在睡夢中痛醒。


  • 症狀:黑便、打嗝、煩躁、貧血與倦怠



胃痛原因4. 急性胃炎



暴飲暴食、壓力、食物中毒、過敏、病毒等因素會讓胃黏膜發炎、潰瘍而造成疼痛、噁心、下痢等症狀。井上修二認為,急性胃炎大多靜養2~3日就能痊癒。但若是症狀嚴重,甚至導致嘔吐、吐血、血便等問題,務必就醫尋求治療。


  • 症狀:疼痛、噁心、下痢、嘔吐、吐血與黑便



胃痛原因5. 慢性胃炎



8成的慢性胃炎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造成,此外包括壓力、非類固醇消炎藥副作用、喝酒、抽菸、自體免疫系統疾病都可能使胃黏膜變弱,讓胃部重複發炎,造成胃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胸口灼熱等症狀。


  • 症狀:胃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腹脹、胸口灼熱



胃痛原因6. 胃潰瘍



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李志剛表示,胃黏膜會因為長期飲酒、使用阿斯匹靈等藥物,或受幽門螺旋桿菌傷害而變得脆弱,若此時再受到刺激,胃黏膜就可能被自身的胃酸、消化液給影響,導致胃潰瘍,產生黑便、上腹灼熱疼痛、吐血等症狀,如果胃潰瘍反覆發生,使周邊細胞長期發炎、受刺激,將有約1%的機率出現潰瘍惡變的狀況,嚴重就可能形成胃癌。


  • 症狀:上腹灼熱疼痛、嘔血與黑便



胃痛原因7. 胃癌



胃癌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且容易和胃潰瘍、胃炎等疾病搞混,常見症狀包括腹部脹痛、噁心、嘔吐、食慾低落、消化不良、腹瀉、打嗝與吞嚥困難等症狀。如健檢曾檢查出過重、感染幽門螺旋菌,或有吸煙、飲酒、愛吃醃漬食物、加工肉製品等習慣與家族病史,一旦出現上述胃部不適的問題,甚至是吐血、解黑便,建議盡速就醫檢查。


  • 症狀:消化不良、餐後嘔吐、全身虛弱、疲勞、體重減輕、嘔血與黑便



胃痛有哪些潛在疾病?



通常若是壓力或暴飲暴食造成的胃痛,只要稍微休息幾個小時就能得到緩解,不需要特別就醫或吃胃藥治療。但如果胃痛同時有合併其他症狀,就要當心是其他器官或嚴重疾病問題。

例如胃痛伴隨茶色尿液、灰白大便等黃疸症狀,就有可能是胰臟、膽道、壺腹腫瘤或結石造成的膽道阻塞;胃痛合併發燒,則有可能是膽絞痛或膽囊發炎等疾病。其他還有像是體重異常減輕、食慾不佳、解黑便等,則是胃癌常見的警訊,需要盡快就診評估是否有手術需要。

胃痛怎麼辦?胃痛吃什麼?



胃痛時肚子餓,又怕越吃越傷胃嗎?這時候建議以溫和易消化的餐點為主,不僅能夠舒緩胃部不適,還能加速受損的胃部修復,像是動物性油脂、番茄都是很不錯的食物,其他像是蔬菜湯、豆腐、白肉魚等,也是營養充分又方便入口的好選擇。

胃痛吃什麼1.動物性油脂



日本營養管理師貴堂明世也建議,胃比較虛弱、容易胃痛不舒服的人,可以選擇動物性油脂,比起植物性油脂更容易分解吸收。

胃痛吃什麼2.番茄去皮、蔬菜煮熟或切碎



番茄有益健康,但外皮纖維較多,貴堂明世建議在胃痛或肚子不舒服時應去皮食用;同樣富含膳食纖維的蔬菜,則可以藉由煮熟、打碎等料理方式,增加攝取量又減少胃部負擔。

胃痛吃什麼3.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如果是暴飲暴食、吃了刺激性食物導致的急性胃炎,井上修二認為當天最好不要吃任何東西,讓腸胃好好休息,第2~3日再喝蔬菜湯、牛奶等流質食物,之後的2~3天可以吃豆腐、白粥、白肉魚等容易消化的食物,讓胃慢慢恢復健康。

胃痛可以直接吃胃藥嗎?胃藥改善胃痛的機制



當出現胃痛、食慾不振、胸口灼熱、腹脹等問題,可以考慮服用胃藥。許多人習慣一胃痛就吃胃藥,台灣消化系醫學會統計數據指出,台灣每3人就有1人有腸胃不適症狀,一年約吃掉22億顆胃藥,疊起來約有6千多座台北101那麼高。

不過,若長期服用胃藥,可能會造成許多副作用,建議由專業醫師評估,針對患者的病因與症狀開立胃藥,才能將副作用降到最低。市售胃藥大致有以下種類:

制酸劑/中和劑




  • 原理:利用鹼性物質中和胃酸,但胃藥消耗完就無效了,效果短暫。

  • 類型:鋁鹽、鎂鹽、鈣鹽、鈉鹽,等鹼性物質。

  • 副作用:失智、腎功能受損、肌肉麻痺、肝硬化、心臟衰竭、心律不整等。



抑酸劑/止酸劑




  • 原理:阻擋胃酸生成的某一過程,達到防止胃酸生成的效果。

  • 類型:組織胺H2受體阻斷劑、氫離子幫浦阻斷劑等。

  • 副作用:便祕、腹瀉、噁心、嘔吐、胃食道逆流、皮膚病變、痛風、性功能障礙等。



胃痛預防方法:腹式呼吸、飯後多休息是關鍵



想要遠離胃痛,平常就要控制飲食的量,同時維持規律的生活作息、適度釋放壓力,除此之外,也可以透過腹式呼吸平衡自律神經、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對症改善並從根本預防胃病發生。

胃痛預防方法1. 維持自律神經平衡



維持自律神經平衡有助於改善胃痛。郭育祥診所院長郭育祥表示,緩慢、細長的腹式呼吸能夠平衡自律神經,做法如下:

  • 花5秒的時間慢慢將氣吐光

  • 花5秒的時間用鼻子吸氣

  • 想像空氣進入肚子,可透過感受肚子起伏來確認有無成功

  • 盡可能用最慢的速度慢慢把氣吐光,以上動作重複做5分鐘。


  • 胃痛預防方法2. 規律飲食



    不規律的飲食習慣會造成胃部負擔,因此除了按時吃飯、吃八分飽,也要避免吃太油、吃點心、宵夜、喝酒、抽菸等不良習慣,避免增加腸胃負擔、引起胃痛。

    胃痛預防方法3. 飯後休息



    由於胃腸消化食物需要大量血液,餐後30分鐘內應避免運動、泡澡,以免血液供給給其他部位,讓消化能力降低,造成腸胃不適。

    胃痛預防方法4. 去除幽門螺旋桿菌



    如果經過檢查,發現體內有幽門螺旋桿菌,可請醫師投藥治療,不需要動手術,只需要定期服藥就能殺死幽門螺旋桿菌。殺死幽門螺旋桿菌可以達到預防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潰瘍的效果,還能降低因為胃炎演變成胃癌的風險,但目前仍需要自費,健保並無給付。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 消化性潰瘍「後遺症」別小看胃癌元兇!醫親授2大養胃穴消脹解胃痛

    • 胃痛症狀查不出原因?醫師:折磨你的胃痛原因可能是它

    資料來源:早安健康 https://www.edh.tw/article/19401

    胃痛怎麼辦?醫師教你從胃痛位置、症狀判斷7大胃痛原因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