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蠢動,孩童咳嗽不可輕忽 注意RSV大魔王帶來的健康威脅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看著鄭阿嬤皺著眉頭,抱著兩歲的外孫搭電梯,孩子滿臉愁容,應該是孩子病了,「怎麼生病了?」她憂心忡忡,「應該是感冒了,發燒、流鼻水、咳嗽都有!」
三個禮拜以後,又在等電梯時遇到鄭阿嬤抱著外孫,有笑容了,還會撒嬌,「前些日子,小外孫得了是感冒嗎?」鄭阿嬤搖頭說:「這個病看起來是感冒,卻不是感冒,比感冒嚴重,醫師跟我說是『呼吸道融合病毒』,讓我們全家人擔心到不行!」
一聽到是招惹的這隻大魔王病毒,連忙跟鄭阿嬤說:「妳辛苦了!小外孫也受累了!病情很嚴重嗎?」鄭阿嬤接著說:「我們好緊張,連續高燒不退、嚴重咳嗽,咳到半夜,咳嗽會有喘嗚聲、喉嚨有好多痰!跑了好幾趟診所!醫師說,這種病毒沒有特效藥,只能靠小外孫的抵抗力!」這個時候的小外孫活潑多了,鄭阿嬤開心地說:「你好棒!你打敗了病毒!」
對我們健康造成威脅的病毒,除了常見的一般感冒病毒、流感病毒以外,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近年也成為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甚至被民眾封為「大魔王」,因為家中的嬰幼兒不慎感染,嚴重可能的話,短短兩、三天內,迅速惡化轉為重症,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亞東醫院小兒部新生兒科郭子敏醫師表示,除了常見的流感病毒外, RSV近年也成為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因之一。特別是對於免疫力較弱的嬰幼兒,感染後病情可能迅速惡化,最近氣溫變化大、季節交替頻繁,家長不可輕忽。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小病毒大威脅,留意嬰幼兒染病風險
郭子敏醫師解釋,人類是RSV唯一宿主,所有年齡層皆可能感染,但以年紀越小的嬰幼兒風險最高,這是因為嬰幼兒的呼吸道尚未發育完全,感染RSV後容易因分泌物阻塞細支氣管,進一步引發細支氣管炎、呼吸困難等危險症狀。由於病毒可以在物體表面存活一段時間,容易在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等密閉場所引發群聚感染,需謹慎留意。
郭子敏醫師進一步說明,RSV目前尚無針對性的抗病毒藥物,治療以支持性療法為主,使用治療症狀的藥物、退燒藥、拍痰等協助孩童舒緩不適,需觀測呼吸及飲食狀況,最終仍須仰賴自體免疫力來清除病毒。目前已有單株抗體「Palivizumab」可用於預防RSV造成的嚴重感染,能有效抑制病毒複製,降低重症發生率。該項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係針對部分高風險族群有條件給付,可由醫師評估後施打,包含出生週數未滿33週以下之早產兒
、出生週數未滿35週且合併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1歲以下患有血液動力學上顯著嚴重異常先天性心臟病之嬰幼兒(需由兒童心臟專科醫師評估)
另根據2023年新生兒科與感染科醫師的建議,出生週數介於33至35週 (+6 天)、且尚未滿1歲的嬰兒,也可視個別風險,由醫師評估後考慮施打。Palivizumab通常每月注射一次,建議依風險程度給予3至6劑。
此外,新一代長效型單株抗體「Nirsevimab」亦已問世,僅需接種一劑,即可提供長達5個月的保護效果,為家中有高風險嬰幼兒的家庭,帶來更便利且長效的預防選擇。
[不許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
- 記者: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