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犯罪發生數五年內成長逾三倍!家扶調查:半數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位置

據教育部調查,兒少在國小以前即接觸網路者超過兩成,而這情況在四至六年級國小生比例更超過三成(表1)。另據警政署統計資料,網路犯罪發生數近五年成長330%(表2);最新數據在2023年1-5月網路犯罪兒童及少年被害人數共計8,378,較上一年同期增加33.20%(表3),兒少因網路受害不可輕忽。


網路犯罪發生數五年內成長逾三倍!家扶調查:半數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位置


網路犯罪發生數五年內成長逾三倍!家扶調查:半數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位置

附件一、政府統計數據。表1、兒少開始接觸網路的時間(圖表提供/家扶基金會)


網路犯罪發生數五年內成長逾三倍!家扶調查:半數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位置

表2、網路犯罪發生數(圖表提供/家扶基金會)


網路犯罪發生數五年內成長逾三倍!家扶調查:半數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位置

表3、2023年1-5月網路犯罪被害人概況─按年齡別(圖表提供/家扶基金會)

兒少使用網路已趨日常,為提升在虛擬世界自我保護能力、遠離風險,家扶基金會於今4月25日公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報告,發現半數兒少(50.16%)不知社群媒體/網路平台隱私設定位置(表4),且將近四成(38.49%)兒少表示,家長從未與其討論過有關網路安全的話題(表5)。家扶基金會第13年推動《428兒童保護日》,呼籲關注數位時代下兒少保護,重視數位足跡,守護兒少網路安全。


網路犯罪發生數五年內成長逾三倍!家扶調查:半數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位置

附件二、家扶基金會(兒少數位足跡調查)。表4、兒少知道社群媒體/網路平台隱私設定位置。


網路犯罪發生數五年內成長逾三倍!家扶調查:半數兒少不知社群隱私設定位置

表5、家長有跟兒少聊過網路主題。表5-1、家長跟兒少聊過的網路主題(複選)。

逾八成兒少使用社群媒體,僅五成兒少認為個人資訊不可公開

《兒少數位足跡調查》發現,有高達八成(83.63%)會在社群媒體上活動,國高中生比例更達九成五以上;而在社群媒體上會PO文、轉發者,分享的內容以照片或影片(62.91%)最多。然在社群媒體/網路平台上可否公開個人資訊,僅五成(50.90%)認為「不可以公開」;而認為「可以公開」者,以公開生日(65.68%)、自己的照片(56.54%)與姓名(45.25%)為最多,這類是可直接辨識的個資,一旦過度曝光,孩子動向被掌握,將招致人身安全的風險。

家扶基金會台北青角鮑智傳督導提到,曾有兒少小美透過社群和陌生網友互動,網友探問就讀學校、居住地、平時活動地點等,小美不設防地告知且漸進相約見面,後續卻發生騷擾事件。亦有兒少常在IG分享制服穿搭、打卡常去的商店,後遭冒用創虛假帳號的詐騙事件。

網路安全概念待強化,約一成未覺察已曝光個資、認為刪除就了無痕

在情境題調查中,發現兒少能否意識個資暴露程度,及遇到因數位足跡受侵害時如何求助與解決,都需要再強化自我保護能力。模擬照片已清晰可見長相、門牌,但發現的僅約七成,8.67%未意識已曝光;且在網路上搜尋資料後出現廣告推播,甚或貼文已遭不當使用,分別有37.01%及9.71%不打算做任何處理。服務對象小趙國中時,因渴望交友而結識網友A,認為彼此關係穩定即提供私密影片,雖後悔刪除,但A已備份並以此威脅,讓小趙極度不安。14.26%兒少認為在社群媒體上的內容「經刪除後不保留」、49.68%「不清楚」刪除後會被保留多久,數位足跡本難以避免,且資料已分享出去,遭截圖、備份、傳散後更難除盡,涉世未深的兒少面對無邊網海的「有心人」,安全保護只能不斷再強化!

近半數不知隱私設定,近四成表示家長未曾談過網路安全

近半數(48.35%)兒少未聽過數位足跡、或不知社群媒體/網路平台隱私設定位置(50.16%) (表4)。值得留意的是,有超過四成(43.52%)家長未過問兒少社群使用狀況,且有近四成(38.49%)兒少表示家長沒有聊過有關網路安全話題(表5);而家長與其聊過網路話題的兒少中,聊有關網路言論責任、數位足跡話題分別佔39.93%、22.40%(表5-1)。

國中女孩小丹,某天於IG限時動態上隨手分享了自己的日常內容,卻被同學惡意截圖並添加嘲諷侮辱文字後轉發並標註,而暴露數位足跡,小丹收到陌生騷擾私訊感到不安與惶恐,家扶社工透過陪伴、提供心理創傷復原服務,並與父母溝通親職陪伴的重要性,幫助小丹走出網路霸凌風波。王雅涵心理師建議:「家長可和孩子約定使用社群守則,如設定為非公開帳號;在網路只加認識的人為好友;每個月一起檢視追蹤名單的安全,尊重孩子需求也能善盡保護職責。」

數位足跡引發身分遭盜用、敏感資料曝光或被肉搜、聲譽受損或遭目標式廣告轟炸等風險事件已層出不窮,特別對兒少使用上家扶基金會提出呼籲「數位足跡齊關注 e指神功不留痕」,分享前三思、隱私要設定、交友定留意,親子多交流。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表示:「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第25號意見書提及政府及兒少照顧者,有責任提高對兒少與數位產品和服務相關機會及風險之權利知識。家扶基金會兒少保護的預防策略亦不斷與時俱進,積極推動「數位安全能力促進計畫」為例,鼓勵各地家扶中心辦理兒少與親子課程,強化兒少網路素養、媒體識讀及自我保護能力,順應數位時代下兒少的需求。」

今年《428兒保日》全台家扶串聯超過35場活動「數位足跡大挑戰」,可測試一指神功不留痕的能力。另外有「F幣做愛心,雙倍放大」活動,適合親子共同參與。



【延伸閱讀】



喉嚨乾癢又卡痰,小心慢性咽喉炎找上門!胡皓淳醫師:6招預防慢性咽喉炎



記憶力變差擔心大腦早老化嗎?鄭佳益醫師揭:植物性飲食5大優點,吃出健康大腦



多巴胺不只讓人快樂、助眠,還能減重!吳悦慈營養師:6大類多巴胺食物助減重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51/9629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