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三高患者能吃粽子嗎?營養師籲:三高患者吃粽子,要抓「粽」點
端午節將至,吃粽子最應景,不論是傳統的北部粽、南部粽,還是鹼粽、客家粽等,都是不少人的最愛。然而,一顆肉粽熱量可能高達400至600大卡,對於慢性病患者尤其是三高患者、銀髮族或正在控制體重的民眾來說,若攝取過量,不知不覺就可能吃出負擔!
粽子雖美味,但糯米含有較多的支鏈澱粉,黏性高、不易消化,容易導致脹氣,尤其是消化功能較弱的孩童及長輩更要留意。且傳統的肉粽內餡常含有五花肉、鹹蛋黃等高油、高鹽的食材,若攝取過量,容易造成腸胃不適以及血糖、血脂及血壓的上升。
慢性病患者吃粽子,健康小叮嚀
豐原醫院蔡廷和營養師以下提供心慢性病患者幾項健康吃粽的小叮嚀:
1.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醣量、搭配蔬菜與蛋白質穩定血糖。一顆粽子的含醣量約等於一碗飯(60g),若又攝取了飯、麵、麵包等主食,醣類攝取很可能就超標。因此建議一餐最多食用一顆中型粽,並搭配蔬菜與適量的蛋白質來源(瘦肉、魚、蛋、豆腐等)讓飲食更均衡,血糖也能更穩定。
飯後搭配水果建議1次1份即可,一天可以吃2次。1份水果份量大小約為一個拳頭大,像小顆的蘋果就可以吃1顆,比較大根的香蕉或者芭樂則建議分2次吃。
2.高血脂症患者:
高血脂症患者宜改選瘦肉或魚類,減少飽和脂肪攝取。
傳統肉粽裡的肥肉含較高的飽和脂肪酸,建議可以改選低脂肉類,如瘦豬肉、雞肉。另外也可選擇富含不飽和脂肪的魚類,裡面所含的omega-3脂肪酸有抗發炎及調節血脂的效果。
3.高血壓患者:
高血壓患者要少加工、減醬料,香料替代更健康。加工食品如鹹蛋黃、火腿及沾醬如甜辣醬、醬油膏等,含較高的油、鹽、糖。減少沾醬及加工食品的攝取,改以蒜泥、香菜等天然香料提味,既美味又不會造成負擔。
選用未精製澱粉,如五穀米、糙米、馬鈴薯、燕麥、地瓜、玉米等來替代糯米,這些未精緻的全榖雜糧類含有較多維生素B群、鎂、鐵、鋅等多種營養素。此外因其富含膳食纖維,能夠延緩血糖上升速度,並能增加飽足感降低熱量攝取,對於糖友也是不錯的選擇。
豐原醫院蔡廷和營養師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醣量、搭配蔬菜與蛋白質穩定血糖。(圖片提供/豐原醫院)
蔡廷和營養師提醒,飯後1-2小時可去公園散步,不僅能促進腸胃蠕動,避免脹氣以及便祕,還能穩定血糖。也可與親朋好友一同出門踏青,增進感情,一同度過美好快樂的端午節連假。健康過端午,營養也要顧,讓粽子不只是應景,更是美味與健康兼顧。
好康「金」來領!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掃碼就送500元購物金或等值商品!>>>
【延伸閱讀】
端午不只吃粽子,「食五紅」排濕氣!營養師推5道「五紅」料理養生不怕胖
端午節吃粽子太放縱,小心腸胃不消化!羅彩萍營養師:5要訣吃粽子,健康無負擔
端午節吃粽子助消化又能養正氣!孫語霙營養師:必搭「新五黃」食物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320/9641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華人健康網
https://www.top1health.com
- 記者:華人健康網
- 更多健康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