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紀念六四超越統獨 關注中國對和平造成威脅

今天是中國「六四」35週年,專家學者們表示,數十年過去,談論此事已須擴大視野,關注中國強權擴張對和平的威脅,此時紀念六四凸顯台灣身為國際性的公民運動基地重要性,彰顯守護人權與民主價值的核心價值。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長年舉辦六四紀念活動,其常務理事曾建元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六四35週年之際,全球愈來愈關注中共強權擴張問題,紀念六四,已經超越統獨觀念,是國際性議題。

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台灣人民,例如最近中共解放軍在總統賴清德一上任就發動軍事演習,因此透過紀念六四活動,正是示警台灣社會要居安思危;不管從人權及國安角度,提醒印太地區的和平及經濟,都會受到中共擴張的影響。

他認為有必要透過更多資訊提醒年輕人,如今六四象徵的中國民主化、對台灣及國際的關係,事實上是以台灣為基地的國際性的公民運動,關注「六四」,就是維護人類普世價值的責任。也希望賴總統針對「六四」要勇於表態,能以中華民國總統的身分發言,對台灣的角色、責任及能力破題,這才會讓台灣在區域安全議題中,有新的高度。

長期參與六四紀念活動的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對中央社表示,1989年的六四,當時的學運人士王丹,魏京生,如今還流亡海外,繼續為中國的自由、民主努力,相較台灣1990年野百合學運人士,林佳龍現在是外交部長、范雲是立法委員,證明在華人的自由民主運動之中,台灣遙遙走在前面,成為典範。

謝志偉指出,近年香港發生反送中事件,各個種族都會在德國一起悼念「不忘前人」,大家有責任跟義務,把民主火種傳承下去,抵禦中共洗腦,當前在中國六四還是禁忌,民間甚至還須以「5月35日」代替。

他認為,談論六四35週年,從當年中國內部極權統治一事,現在已經跳脫並擴大至國際議題,包括中國對台灣、對國際的威脅。其中中共對台灣滲透,反撲的力量,從來沒有斷過,雖然台灣的自由民主化已經開花,但還沒有結果,或者有結成的果實但須小心風吹雨打,但只要人民站出來,那麼可以逆轉破壞台灣民主化的各種惡毒手段。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介民則表示,回顧六四鎮壓,中國改革之路破滅,中共牢牢抓緊政權。從地緣政治角度來看,中國當時走上了一條不同於前蘇聯的道路;東歐國家因蘇聯解體而獲得獨立和民主,但中國周邊非漢族民族仍在中共極權掌控下,連香港也被「內地化」、「安全化」,目前又升高武力兼併台灣的威脅。對照中俄,35年後,俄羅斯在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長期掌政下,入侵烏克蘭,威脅周邊國家,又繞回類似於中國與周邊的地緣情勢。

今天,習近平對台灣主權聲索採用的血緣民族主義修辭,和蒲亭對烏克蘭的用語高度雷同,可見中俄這兩個未曾解體的老帝國仍在使用反民主、前現代的政治文法在進行統治。

吳介民強調,台灣人民需要看清楚,台灣面對的是一個勢力擴大中的中華帝國,它對台灣的主權聲索是終極目標。長期而言,中國民主化有助於兩岸政治對話、降低敵對,但要真正達到中華帝國與周邊的平等與和平相處,恐怕充滿不確定性,除非這個古老帝國經過徹底的現代性改造。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