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反送中五週年 旅法台人巴黎舉辦藝術展覽

紀念香港反送中運動五週年,旅法台人Shirley Weng15日在巴黎舉辦「雲霧中」版畫x攝影展,展出逾80幅木刻版畫與黑白攝影作品。展期至6月17日。

「雲霧中」(Sous la Brume)由旅法台灣策展人Shirley Weng及其團隊Paris Carnet Expo規劃,以香港反送中運動與法國黃背心運動為題,展出逾80幅木刻版畫與黑白攝影作品,15日於巴黎La Ralentie藝廊開幕,展期3日。

此展覽邀請2019年身處香港反送中運動現場的馬來西亞版畫家李迪權(Tekkhean Lee),展出以反送中為題的黑白木刻版畫;與2018年身處法國黃背心運動現場的法國攝影家勒高爾(Brice Le Gall),展出在現場所拍攝的黑白攝影作品。

策展人Shirley於新聞稿中表示:「非常榮幸能藉由藝文展覽的機會將人民追求自由正義的精神傳遞給法國民眾,並重現這兩場東西方社會運動強大的力量,面對如此激烈事件,我們更需要用溫柔的方式訴說它。」

駐法代表吳志中出席開幕現場表達支持,他向中央社記者說:「感動人心的藝術,常常是在描繪人類於發展過程中所遭受的重大痛苦,尤其是追求美好社會的過程。香港反送中運動五週年是極權社會打壓民族的證明,我們都感到很難過。透過『雲霧中』的藝術表現讓我們不要忘記這段歷史,並希望香港有一天仍可找到他的自由民主。」

版畫家李迪權接受中央社訪問,表示自己為長期居台的馬來西亞人,因為熟悉廣東話,2019年為一位台灣攝影師朋友翻譯而前往香港反送中運動現場。

李迪權說:「我在那裡四天三夜,第一次這麼接近警察國家,發生很多人生跑馬燈的事情。尤其一位原本就認識的香港朋友,在旺角警署前的太子站無差別打人事件那天,她上了所有香港新聞的頭條,控訴警方對她施予性暴力,我感到非常震撼。」

李迪權解釋他在反送中運動現場看到很多木板路障,是抗議學生為阻擋警方而設,當他低頭撿拾時,便想到藝術史上1930年由魯迅所提出的「新興木刻版畫運動」,當時左傾知識份子為抗議政權,便從身邊容易取得的木板雕刻寫實圖像,不需印刷廠,直接上墨印成版畫就可到處張貼,將理念宣傳出去,也打破美術館的概念。

李迪權自2019年反送中運動至今已製作120幅木刻版畫,「雲霧中」展覽除了有已印製在紙上的版畫作品外,更展示幾片從反送中運動現場撿拾來的木板。

李迪權說:「當我離開反送中現場去香港機場登機時,就開始在木板上畫草稿,之後隨身攜帶木板與刀,第一個月就完成50幅。我隨著反送中運動的發展持續記錄,最近一次的木刻版畫是描寫兩年前國安法通過時周庭被捕,如果還有事件發生,我就會再做。」

李迪權強調:「在反送中期間有非常多即時拍攝的影像,但根據過往經驗,會漸漸隨著新聞熱度消失,我希望利用木刻版畫這個特殊的媒材,為反送中運動留下歷史紀錄。」

「雲霧中」展出地點為巴黎La Ralentie藝廊,現場所展示的版畫與攝影作品皆可販售收藏,在開幕時刻已有部分作品售出。「雲霧中」的展示方式別具巧思,觀眾在第一個展間時,可在右牆欣賞李迪權的版畫作品,了解香港反送中運動事件;亦於左牆展示勒高爾的街頭攝影作品,了解法國黃背心運動事件。

然而當觀眾到第二個展間時,會發現作品不再以香港與法國區分,而是將版畫與攝影並置,說著同一個故事。例如在一張描繪警方釋放催淚瓦斯的版畫旁,就放著一張紀錄警方釋放催淚瓦斯的攝影。一張抗議民眾比中指的版畫旁,亦是抗議民眾比中指的攝影。

策展人Shirley向中央社記者表示,在社會運動的現場,其實很多影像是相通的,像在這個展間,觀眾就會發現這兩位藝術家正在紀錄同一件事,而他們兩位卻完全不認識。

Shirley說:「我住在巴黎15年了,在2018年法國黃背心事件發生時,我正在奢侈品業上班,每週六下班時大家都會提心吊膽,因為害怕抗議人士會來砸店,但沒想到不到半年,香港便在2019年發生反送中運動,當我在電視前看到抗爭場合時激動的哭出來,卻發現自己對於法國黃背心運動卻是不同心情,這促使我想利用藝術策展,將這兩個社會運動做連結。」

Shirley解釋,很多法國人並不知道香港反送中事件,相同的很多亞洲人也不清楚法國黃背心事件,她籌備「雲霧中」展覽整整兩年,希望透過這兩位藝術家,吸引不同的觀眾入場,相互了解。

Shirley說:「今天開幕很多法國觀眾問我是不是香港人,我說不是,因為如果我是香港人就會自我審查,我就不能做這個展覽了。」

Shirley預計在展覽過後,要將部份版畫與攝影作品捐贈給BnF「法國國家圖書館的版畫與攝影部門」(Departement des Estampes et de la photographie)典藏。

Shirley說:「很多社會運動都會被貼上暴力的標籤,如果知道背後含義,並且用藝術的方式訴說時,利用溫柔的方式,反而可以讓訊息傳遞很久,不會被忘記。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