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獎得主 愛爾蘭前總統羅賓遜:人權無東西方之分

愛爾蘭前總統、第6屆唐獎法治獎得主羅賓遜致力推動法治與人權。她說,人權是普世價值,沒有東方或西方之分;法治則是人權實踐的基礎,而正義(justice)的確立和自由(freedom)的維護也少不了法治。

實行法治的環境不會縱容維權人士被追殺、人權被侵害,也不會放任言論、思想和信仰自由一再遭壓縮。

羅賓遜(Mary Robinson)說,必須清楚區分「法治」和「法律制度」(institutions of law)。法律制度和機構可以被改革,但法治原則是根本,不能因為制度機構的運作未能彰顯法治原則即否定法治原則的價值。

她並認為,人類需要更公平的「多極」(multi-polar)世界,而改革制度機構、讓它們更公平地反映多極世界現實,也有助強化法治原則。

法律專業出身的羅賓遜曾是執業律師、參議員、愛爾蘭第一位女總統,另曾任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氣候事務特使,如今80歲的她不僅講學不輟,也是「元老會」(The Elders)主席。

「元老會」由南非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於2007年發起成立,成員包括不同國家與國際組織前領袖,在人權、法治等領域積極倡議,目前首要關注的議題涵蓋人工智慧(AI)安全、氣候正義、國際法實務等。

羅賓遜6月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Dublin)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人權是普世價值,但實踐方式可以因文化而異,也必須以在地文化為根基。

從社群或社區內部機制和網絡著手、讓他們基於集體利益考量發展出集體行動的力量,往往是最有效的做法。羅賓遜舉例,元老會曾因此成功引導幾個衣索比亞村落取消童婚制,因為村民們被說服,這麼做對村莊的經濟發展和人口品質更有益。

羅賓遜說,元老會勇於「向權力說真話」,以維護法治和人權。

她舉例,元老會不接受雙重標準:支持國際刑事法院(ICC)以犯下「戰爭罪」(war crimes)為由向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發布逮捕令的人士,不該批評ICC檢察官基於同樣理由及「危害人類罪」(crimes against humanity)申請針對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等以色列官員的逮捕令。

ICC檢方也向法官申請對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Hamas)3名領導人發布逮捕令。羅賓遜說,元老會支持ICC檢方的做法,並提到以色列對哈瑪斯恐攻行動的軍事回應已「不符比例原則」、違反國際人道法。

另一方面,她憂心許多國家不把ICC及ICC發布的逮捕令當一回事。法治原則在國際間持續遭削弱,這個危險趨勢令人擔憂。

她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唐獎頒發法治獎更顯可貴,她也感到格外榮幸。她認為,國際間該有更多類似獎項,因為「法治」是全球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根本。

提到元老會,羅賓遜說,目前元老會關注3個「人類生存威脅」:氣候和自然環境危機、可能發生的新一波全球疫病大流行、核武威脅。她說,AI的發展恐讓這3個威脅更加棘手,特別是在核武領域。

羅賓遜對氣候變遷和氣候正義著力甚深。她指出,氣候變遷在發展程度和地理條件不同的國家或群體之間,以及不同世代和性別之間,造成或加劇既有的不平等。以性別不平等為例,女性往往必須承擔多樣化的社會角色,是家庭與群體的重要支柱,可取得的資源和資金卻常不如男性。

元老會十分重視跨世代溝通。羅賓遜說,透過交流對話,「元老們」與年輕世代可相互學習,也可攜手合作、促進改變。

她提到,社群媒體的興盛讓許多人越來越短視、趨於短線思考,元老會因此期待促進講究深思熟慮、具國際視野、循公平多邊決策模式,同時以科學理性及同理心為基礎的合作。

她說,這也是為什麼元老會今年2月啟動推廣「長遠領導力」(long-view leadership),9月並將在聯合國「未來高峰會」(Summit of the Future)於聯合國大會期間登場前,舉辦公開活動,向各界展現跨世代多邊對話和合作可以如何促進重大挑戰獲確實解決。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