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關稅威脅下的北美貿易新局 川普策略迫使《美墨加協定》提前談判


分析/關稅威脅下的北美貿易新局 川普策略迫使《美墨加協定》提前談判

(記者蘇郁笙/綜合報導)在北美貿易格局中,一場由關稅引發的外交角力正在逐漸展開。川普總統重返白宮後,迅速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實施關稅措施,以施加壓力。此舉不僅僅是貿易保護行動,更是一套層層推進的談判策略,目的是提前審查原定於2026年才進行的《美墨加協定》(USMCA)。



關稅談判的戰略布局



川普對墨加課徵25%關稅措施,發展成為一套典型談判工具,其模式為:先發出威脅、隨後延遲實施,再進行策略性調整,最終促使貿易夥伴提前進行談判。這種談判手法已成為川普政府重塑北美貿易關係的一項工具,將經濟施壓、政治訊號與戰略利益關稅結合,形成複合式談判架構。



關稅威脅的三階段演進



川普在2025年2月1日宣布,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實施25%的全面關稅,加拿大能源產品例外,降至10%。這次依據《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繞過USMCA的限制,震驚北美貿易夥伴。第一次延遲至3月4日是為交換墨加強化邊境管制的承諾,展示出關稅作為施壓工具的效力。第二次延遲更具策略性,川普於3月6日簽署行政命令,暫時豁免USMCA規範商品,將25%關稅延至4月2日。此分層策略使墨西哥和加拿大部分商品獲得豁免,但汽車零組件和農產品仍受影響。



迫使提前談判的策略成功



川普的關稅政策已促使USMCA談判提前至2025年3月,比原定2026年7月的正式審查提前一年多。加拿大總理表示願意討論修訂協議,墨西哥也在考慮談判條件,這是川普關稅政策目標之一。此外,川普透過創造USMCA合規與非合規商品之間的區分,為未來談判設定分類架構。透過豁免符合USMCA的產品,川普強化協定的重要性,同時保留對非合規產品施壓的空間。



以汽車產業為例,由於北美汽車供應鏈高度整合,製造過程中平均要跨境8次。隨著加徵關稅實施後,美國三大汽車製造商福特、通用與Stellantis便與川普總統討論關稅問題,並協商爭取一個月的關稅暫緩期,以便有時間將生產移回美國。



川普提前談判的深層動機



為何川普如此急於重啟USMCA談判?背後有多重戰略考量。首先,USMCA的2026年審查機制具有特殊性,任何一方都可以選擇不續簽協議,這為美國提供重要談判槓桿。其次,中國因素不容忽視。2023年,墨西哥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但同時中國在墨西哥的投資激增,2023年對電動車的投資達37.7億美元。川普擔憂中國企業利用墨西哥作為免關稅出口中心,繞過美國對中國的高關稅。第三,川普對USMCA的某些條款不滿,特別是汽車原產地規則的執行情況。最後,川普希望將非貿易議題納入談判,包括移民、禁毒等問題。



墨加的兩難處境



面對川普的關稅威脅,墨西哥和加拿大陷入兩難境地。一方面,維護USMCA對兩國至關重要,因為美國是它們最大的出口市場。墨西哥財長已表示願意對中國商品課徵同等關稅,希望藉此獲得美方的關稅豁免。另一方面,兩國也在尋求降低對美國的依賴。2025年1月17日,墨西哥和歐盟完成新一輪的全球協定談判,旨在加強經濟合作、促進貿易和投資。加拿大也在推動出口多元化,計劃在2025年將美國以外的出口增加50%。



這種反應表明,雖墨加有動機配合川普政策維護北美貿易關係,但也不願完全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兩國正在謹慎平衡合作與自主之間的關係,既希望加速北美經濟整合以增強區域競爭力,又不願過度依賴可能變化無常的美國政策。



未來觀察重點



隨USMCA談判提前啟動,未來發展值得關注的幾個關鍵點浮現。首先,汽車產業原產地規則的修改將是談判焦點。其次,中國在北美的影響將成為談判的敏感議題。第三,談判範圍可能超出傳統貿易領域,涉及移民、禁毒等非經貿議題。最後,關稅威脅的持續使用可能對北美貿易整合造成長期影響。



在這場由關稅引發的貿易角力戰中,川普展現其特有的談判風格,USMCA談判的提前啟動,正是這一策略的成功體現。然而,這種高壓談判方式能否真正促成更有利於各方的貿易協定,還有待時間檢驗。北美三國正站在貿易關係的十字路口,未來的發展將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格局。



更多新聞:



獨家/台灣防空網機密遭中共掌握 紅色力量滲透空軍 廉價養諜



幕後/中共灰色地帶騷擾 中和軍艦海強操演與中國漁船碰撞


菱傳媒原始網址:分析/關稅威脅下的北美貿易新局 川普策略迫使《美墨加協定》提前談判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國際新聞
人氣國際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