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互鬥加外患 政黨寧對撞不妥協?

國會改革法案的政治鬥爭,隨著總統賴清德宣布釋憲而更加白熱化,如今包括行政院、監察院與民進黨團也要提釋憲,在執政黨的焦土戰下,在野黨必會在審查預算案、人事案與民生法案上報復執政黨。未來1年總統與五院的互槓,對於國計民生、兩岸和平是否有利,實需朝野政黨冷靜思考。



朝野不讓 火車對撞

賴總統表示,雖然他簽署法案使其生效,但基於法案有高度違憲疑慮,呼籲在野黨在釋憲結果出來前,都先不要表決總統到立法院國情報告;但民眾黨立刻反擊說,既然已經完成立法程序,在暫時處分或釋憲結果出爐前,應可依法行政,難道總統是太上皇?



當前15位大法官皆由前總統蔡英文提名,在野黨已可預期釋憲結果必對自己不利,在釋憲之後必不會罷休,無論是對行政院發動不信任案,或是在預算案、NCC與考試委員人事案上進行抵制,都有可能。未來這1、2年,台灣的政壇與街頭恐將陷入無限的動盪,朝野在支持者與最大利益思維下,誰也不願相讓。



內外挑戰艱鉅

這不禁讓人回想起前總統陳水扁執政的時期,當初也是少數政府,法令難出行政院,而如今台灣的政治局勢與當時一樣動盪,加上國際間仍面臨美中競爭的挑戰,對岸甚至宣布將會判處台獨分子死刑。在外部挑戰如此艱鉅之時,各方都憂心國會改革議題上,朝野有空間繼續纏鬥?



國會改革若各方不願妥協,後續的政治後果將難以想像:執政黨的人事與預算遭到在野黨抵制,在野黨的國會改革主張遭到全盤否定,加上不排除在2026年地方選舉前還會有因不信任案與倒閣產生的國會選舉,一切都卡在國會改革,爭議又牽涉《憲法》,對一般民眾實在是陳義過高、不切實際。



民眾期待改善經濟

可惜了甫上任的卓榮泰內閣與官員,未來能否順利施政,不受立法院的牽制?卓榮泰夾在賴清德總統與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2個鷹派之間,即使想要調和鼎鼐,也是力不從心。



人民最關心的是兩岸局勢安定、經濟能在AI時代下順利轉型,以及緩解通膨、低薪與高房價的問題。內有經濟、民生議題,外有兩岸局勢下,朝野誰願好好坐下來談?否則在政黨相互抵制下,人民與國家發展必遭受池魚之殃。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