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避免性別事件調查成負擔 補助每校至少2萬元

性平意識抬頭,台北市校園近年每年約通報千件性別事件,為了不讓案件調查成為學校負擔,教育局今年提升各級學校補助至最低2萬元、最高4萬元,並爭取明年增至最高7萬元。

台北市教育局統計,台北市民國109年各級學校共通報1309件疑似性別事件,其中103件在調查後成立,成案率約7.87%;到了112年,通報數增至1503件,其中161件成立,成案率約10.71%。

台北市教育局長湯志民今天接受媒體聯訪表示,性平法規定,學校一旦知悉發生疑似校園性別事件,就要馬上通報並討論是否啟動調查,只是過程若須聘專家學者參與,出席費至少新台幣2000元,對學校恐造成負擔。

他說,為協助各校落實性平教育,今年將原先國小每年每校2萬元、國中2.5萬元的補助費用,提高到35班以上國小每年2.5萬元、國中3萬元,高中職維持每年每校3萬元、完全中學每年4萬元。

湯志民指出,考量這筆費用不僅讓學校用於性別事件調查,也希望能用於辦理相關課程、研習及當事人輔導,所以將爭取明年增加預算,規劃補助國小各校每年3萬元、國中3.5萬元、高中職5.5萬元、完全中學7萬元。

不具名的高中校長表示,由於調查小組依法令規範須聘外部委員,若案情複雜開會次數更可能高達4、5次,加上聽打逐字稿記錄的費用,處理1件通報的花費就高達3萬元,所以教育局的補助不無小補。

這名校長指出,隨著時代進步,學生對性別事件的理解越來越充足,每年多少還是會有通報及調查,「但這是件好事,可以讓所有學生都藉由這些過程更理解性平的內涵,自己也會更小心」。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