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捐應一次漲足或逐年調升?六位資深辯士齊聚交鋒租稅政策

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Chinese Debate Promotion Association, CDPA)於6月16日(日)下午假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舉辦「交鋒:專業對話與公民思辨—菸害防制議題」活動,由資深辯論選手趙翊夫、洪玉珍、張乃剛、蕭靖穎,以「台灣菸品健康福利捐應一次漲足/台灣菸品健康福利捐應逐年調升」為主題進行辯論表演賽,並邀請台灣戒菸衛教學會常務理事郭斐然、東吳大學法商講座教授暨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特約教授曾巨威、台北商業大學財政稅務系教授黃耀輝、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跨域整合中心組長王德瀛、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理事蔡恩加等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評論與意見交流。

由於菸捐凍漲15年,國健署對外表示今年下半年將舉行審議會議並討論是否調漲,引發社會關注,醫界團體也多次召開記者會要求調漲菸捐,以挹注癌症及罕病等醫療支出。支持菸捐應一次漲足的選手闡述理由包含:菸害防制法立法迄今22年,菸捐只漲3次、共20元,顯示現況以價制量策略未能落實,長期未調漲菸捐已使菸害防制成效趨緩,而逐年調升更容易讓消費者習慣及容忍、無法達到降低消費目標;最後,大幅調漲菸捐是行政成本最低的菸害防制手段、更可為相關配套措施如戒菸治療提供更多實質經費挹注。

支持菸捐應逐年調升的選手則是強調:依據統計,吸菸族群以教育程度較低的年輕男性為主,一次大幅調漲菸捐可能將衝擊弱勢、勞工族群經濟生活,且目前吸菸族群多為高依賴性的固著使用者,面對菸價調升恐將需求轉向劣質、走私菸品或電子煙,合法菸品進口量下滑也會產生稅損問題,影響菸捐分配所及之醫療公衛支出,並導致查緝走私成本更加高昂,得不償失;觀察國外經驗,英國及瑞典採漸進式稅捐政策能促使合法和黑市菸品的銷售同時下降,但大漲菸品稅捐的德國造成合法市場微幅下降2%、黑市菸品卻成長近35%的逆淘汰效應,應考量前述公平性與偽劣假菸走私問題,選擇逐年漸進調漲。

專家學者在回應雙方立論部分,前立委曾巨威認為,一次或分段調漲菸捐的評估重點在於調漲目標值,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菸品稅負比率不應低於75%的目標未必適合台灣,仍須研究台灣的菸品價格彈性為何、以及大幅調漲的社會成本如何降低。如過去就曾發生漲價前的舊菸品囤積問題,以及調漲菸捐但未同步漲菸稅,導致後來菸品消費下降而出現的菸捐收入提升但菸稅減損問題。另走私問題無論一次漲足或逐年調漲,依據研究其實都會出現,逐年調漲的假設情境可能走私問題較小但兩者差異不大。專業戒菸醫師郭斐然則是指出,兩種菸捐調漲方式都能接受,重點是菸捐目的為減少菸品消費而非增加稅收,目前社會有些聲音認為要開放新興菸品來增加稅收,是倒果為因的錯誤觀念;此外,菸捐調漲幅度也無須擔心菸癮固著族群,不少急重症的病患在就醫過程中就自然強迫戒菸,「只有抽菸會死、戒菸不會!」,政府只需運用科學方式確定菸品價格彈性,以合理稅捐降低菸品消費。財政學者黃耀輝提到,一次或分段調漲菸捐需觀察通膨與物價的變化速度,否則可能會因為消費者對漲價無感而侵蝕以價制量效果,至於走私問題則應該提高經費、加大查緝力道,一次大幅調漲菸捐可能對老菸槍效果有限、需要更多配套,但對於阻止潛在使用者如不要讓青少年抽第一根菸,應該更具效果。

主辦單位CDPA中華辯論推廣協進會表示,希望能透過結合「思辨 ×專業×民意」的形式,由具備專業能力之辯論選手擔任公共事務不同立場的代言人,並與專業意見、民意代表的座談活動結合,讓政策辯論的思維與工具優勢被社會大眾看見,使重大社會議題有更多元的討論與對話場域。自2022年起迄今已舉行菸害防制、洗錢防制、外送員勞動議題、無條件基本收入等議題之系列活動。相關活動均全程開放一般民眾與媒體入場參與,並同步於線上進行直播,系列活動過程中也將設置觀眾參與機制,使觀眾得以在活動進行時分享對本次議題的態度與觀點,期盼藉此深化社會對話,將思辨精神和方式推廣給更多民眾。

CDPA https://cdpatw.org/設立宗旨為推展校園辯論教育,除超過十年持續舉辦 CDPA 辯論錦標賽為大專院校辯論的高品質舞台而努力,也協助各校辯論社團發展與辯論資源的媒合,近年更將目標設定為連結辯論教育與公共事務,期盼思辨精神能成為公民社會的重要核心。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