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視「台流」崛起時機到 努力助陣創作者

文化部長李遠上任剛過一個月,今天舉辦媒體茶敘,他認為現在正是「台流」崛起時機,文化部不會扮演指導角色,因為民間力量更強,他會站在服務角度為創作者服務。

李遠表示,他把在任每一天當第一天,也當最後一天。前者是像孩子一樣對每件事情都好奇,後者是他不眷戀這個位子,就能做自己想做的、不恐懼害怕。

李遠分享,2000年時他曾擔任台視節目部經理,原本滿腔抱負,想製作許多文學改編作品,但長官覺得他預算花太多,改去買韓劇,讓他很不服氣,以往是韓國人來跟台灣電影取經,為什麼反而要來買韓片。

然而,當時買1集韓劇只要新台幣20萬元,台灣自製一集卻要80萬元,李遠坦言從經營角度,電視台自然不想再拍台劇,從此打開電視都在播韓劇,台灣影視也被耽誤了20年左右,最慘一年不到10部國片,每部票房不到新台幣100萬元,幸虧創作者鍥而不捨,2008年「海角七號」後起死回生。

李遠回憶,2011年他與韓國導演李滄東共同擔任金馬獎評審時,雖然對方推崇台灣電影能拍出歷史社會、極富人文氣息,但李遠仍感受到台韓影視差距明顯被拉開;但去年李滄東再應金馬團隊邀請訪台,便吐露韓流漸漸衰退,影視過度商業、公式化,李遠認為這正是「台流」崛起時機,尤其中生代導演楊雅(吉吉)、徐漢強等陸續繳出「破浪男女」、「鬼才之道」等好作品,台灣影集表現也很亮眼。

李遠強調台灣民間力量很強,文化部不會扮演指導角色,而是提供服務與贊助,無論是影視、出版、表演藝術等,會透過文策院、文化黑潮等計畫,與三大電信法人合作籌措資金,或規劃文化幣、開設行銷記者會,讓創作者不孤單。

同時深耕兒少文化教育,協助兒少頻道「小公視」開台、規劃國家兒童未來館等,李遠表示:「文化不起來,國家無論經濟再好,還是很貧瘠的社會」。

有媒體詢問如何協助台流外銷、看待中國市場,李遠指出,過去有影視工作者試圖滿足兩邊,題材卻難以討好、票房慘澹作收,台灣創作環境最可貴之處就是自由,他認為應把目標放眼世界,有賣到中國就當賺到,就像「周處除三害」,畢竟中國市場我們無法掌控。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