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雙流防砂壩體升級 打造多項動物友善生態廊道

屏東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內防砂壩體損壞,土砂流失危及兩側邊坡安全外,洄游性魚類受壩高阻隔,林保署屏東分署今年6月完成改善工程,打造斜坡式鋪石魚道等多項友善動物生態廊道。

參與生態檢核的逢甲大學水利發展中心陳宣安博士在成果發表會指出,防砂壩下游常有魚躍行為,但受壩高阻隔;治理工程除減少壩體下游及固床工淘刷,也在壩體中央作穿透式切口,打造斜坡式鋪石魚道,降低對洄游性魚類阻隔,並藉由生態檢核機制減少工程對生態環境影響。

陳宣安說明,防砂壩水位下降也造成原魚道廢棄,因此將原魚道改為動物通道;原壩體落差大,沖刷左側護岸,以斜面改善落差;另外,園區內白榕步道坑溝落差大,距地面1.5公尺,不慎掉入溝內的小動物如食蟹(犬蒙)無法脫困,這次也打造坡道、設置箱涵,並在3處架設相機監測動物利用情形;第二涉水區加設管狀魚道,上溯魚種不易被捕食外,也有花費低廉、製作及修復簡易等優點。

工程技師吳文靖進一步現地解說,防砂壩下方設置深潭,保留部分大石塊,在河道裡產生自然流況,也讓水流往下時消泥;深潭往上游為斜曲面魚道,埋設粗麻繩讓蟹類也可以攀爬,魚類通過斜曲面魚道後可在集魚區休憩,再往上到斜坡式魚道;原壩高3公尺多,中間作開口,斜坡中有6道空間讓魚類在上溯時可休憩。

屏東分署表示,防砂壩興建於民國74年,因歷年颱風豪雨損壞老化,110年著手規劃雙流溪壩體改善工程,去年6月開工,今年6月完工;工程區域除有特有種如屏東鬚(魚蠟)等魚類及拉氏清溪蟹、黃灰澤蟹等蟹類,工區周圍多為天然林,有食蟹(犬蒙)、穿山甲、白鼻心等哺乳類,及多種兩棲類與爬蟲類野生動物棲息,因此工程採多項生態保育措施。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