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六米寬的樓梯」康橋國際課程揭示台灣國際移工挑戰與堅持

在全球化的今日社會,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感,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課題。康橋國際學校秀岡校區的12年級Chinese Language Literature (Honors)課程,透過一項具教育意涵的專題教學活動,成功將人文素養與國際視野融入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他們打開理解不同文化的大門。

這堂課由郭庭豪、曾瓊儀、劉聖德及蕭士軒四位老師共同策劃,以顧玉玲老師的報導文學作品〈一點六米寬的樓梯〉為起點,帶領學生從文學角度出發,延伸探討台灣的外籍移工議題。透過訪談外籍移工並製作紀錄片,學生得以真實地了解移工在台灣生活中的挑戰和文化衝擊,進一步體會「他者」的處境與心聲。

這堂課程的核心在於讓學生通過訪談的實際操作,將所學的質性研究的方法運用到真實情境中,並將訪談結果製作成紀錄片。這一跨領域的教學方式,不僅訓練學生的研究能力,也磨練他們的數位剪輯技巧,讓學生的學習成果得以充分展現。課程負責教師蕭士軒表示:「這堂課程緊扣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強調跨文化理解與人道關懷,為學生在未來的國際舞台上奠定堅實基礎。」

郭庭豪老師補充,課程不僅希望學生能夠培養批判性思維,還期許他們以更開放的態度去理解多元文化,從而更有利地應對未來社會中的複雜議題。

根據勞動部統計,2024年在台灣的外籍移工人數已達75萬人。這些移工,對康橋的學生來說,雖然看似熟悉,但真正了解他們生活的人並不多。經由這次的訪談,學生對移工的生活有了更深的認識。學生江承為分享道:「我們常看到移工的身影,但對他們的生活了解甚少。這次訪談讓我看到他們為家人所付出的艱辛與堅持。」另一位學生張均豊則表示:「透過與移工的交流,我重新思考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所帶來的挑戰,理解包容的重要性。我們有可能在未來成為外籍工作者,也希望能被其他文化包容與尊重。」

康橋國際學校始終強調,教育不僅限於知識傳遞,更重視全人教育的培養。劉聖德老師強調:「我們的目標是讓學生具備批判性思維與跨領域能力,這將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職涯中,展現更強的自信與競爭力。」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擴展學生的社會視野,也讓他們學會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找到自己的聲音。

透過這次課程,無疑也為學生在人文關懷與社會責任的養成上,播下深厚的種子。康橋國際學校一如既往地堅持,教育的核心在於引導學生用更廣闊的視野看待社會問題,透過實踐與討論,幫助他們成為具全球視野與責任感的世界公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