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師赴加薩 持針縫傷拿鉛筆畫下戰火無情
專訪無國界醫生1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飛越萬里踏上加薩,來自台灣的無國界醫生鄔逸群,一度是加薩南部唯一的整形外科醫師,他手持針線縫補散發煙硝味的傷口,也握著鉛筆在素描本,畫下戰火的無情與短暫寧靜。
「連樹都是加薩的奢侈品,那裡快要沒樹了,被戰火波及,或砍下做帳篷支架,成為當地人的家,畫裡的樹還在,因為它長在醫師宿舍圍牆內」,鄔逸群指著黑白素描,這是以哈衝突下的加薩。
今年6月的一封電子郵件,2週內就得出發的緊急任務,把生在和平歲月的鄔逸群送上戰亂前線。
只思考一天,「我不是想要不要去,是擔心台灣工作怎麼辦」,沒有猶豫的鄔逸群同意出發。7月初,以色列軍隊挺進加薩,通過關口,鄔逸群說,就像電視轉台,沒有任何緩衝,街景成了斷垣殘壁、死者躺在路邊,與行人往來如常,車水馬龍的以色列,形成鮮明對比。
那一刻起,鄔逸群成了加薩南部唯一整形外科醫師,這是他首次執行無國界醫生任務,派駐加薩南部汗尤尼斯(Khan Younis)的納瑟醫院(Nasser Hospital),這家醫院從戰火廢墟中重建,今年5月恢復運作,鄔逸群負責搶救嚴重炸傷、燒燙傷患者,目睹戰爭的殘酷。
行前閱讀的大量資訊,和身在當下的落差如海溝,「我從沒看過短短1、2個小時急診湧入400、500人」,鄔逸群回憶起首次支援轟炸事件的急診室,那是人間煉獄,傷患、家屬衝進只有2間手術房的小醫院,防護鐵絲被扯爛、玻璃門全被敲破,地上流滿鮮血。
急診室裡塞滿了人,所有人都在大吼大叫,病床根本不夠用,多數傷患只能躺在地上,「我看到有個媽媽抱著急需搶救的孩子哭喊,孩子臉色看起來不太妙」,分身乏術的鄔逸群拚盡全力,眼角餘光總會瞄到不斷有人被宣告死亡,蓋上一塊布,抬出去。
一切恍如電影情節,這間加薩少數還有牆壁的醫院,從人力資源到設備都緊缺,在台灣能救活的傷患,在此處只能聽天由命,「整個病房都是不到5歲的孩子,或是大一點的孩子,斷手斷腳、整張臉燙傷,他們以後該怎麼辦?」語氣平靜的鄔逸群回想起來,難掩激動。
在加薩出任務,鄔逸群沒有實際看過槍林彈雨,卻用耳朵清楚地記住戰爭的聲音,轟炸聲、槍聲、無人機發出的聲音,24小時、從早到晚不曾停歇。
透過聲音,他知道曾與步槍只有一牆之隔,他與爆炸最近的距離,是爆炸後產生的風吹亂了頭髮,每個瞬間都提醒著他,戰爭就在身邊。
鄔逸群幾乎醫院與宿舍兩點一線,「我其實很想去海邊看看」,每週珍貴的一天休假,無法靠斷斷續續的網路解悶,拿著素描本,隨處坐下,畫畫是他放假最常做的事,集中注意力,不胡思亂想,宿舍角落的椰子樹與木椅、曬衣場、躺著畫自己的腳,全是戰火下短暫寧靜。
素描本最後一頁,是鄔逸群心中特別存在,憑著腦中記憶畫下。他指著畫紙告訴中央社記者,在戰爭後的加薩很常看到,一望無際、看不到盡頭的平地,數以百計一堆又一堆疊加整齊的大石頭,時不時會有人圍著石頭說話,下面埋葬著他們的親人,那裡是臨時墓園。
每天都有人因戰火喪命,所有人都是災民,被問到曾否與傷患家屬交流,「一般居民不會英文,但我的加薩同事都是傷患家屬」,所有醫院員工的家裡都有人過世,父母、配偶、孩子,甚至家中幾乎沒人活下來,他們是這場戰火浩劫的救援者,也是受害者。
鄔逸群曾目睹開刀房護理師接到電話,突然衝出去,那台手術結束後,鄔逸群在門口找到了癱坐大哭的同事,才知道護理師5歲的兒子在那天空襲被炸死。加薩醫護努力救人,下班不知道能不能再看到家人,雖然痛苦,卻堅守崗位。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7日電)飛越萬里踏上加薩,來自台灣的無國界醫生鄔逸群,一度是加薩南部唯一的整形外科醫師,他手持針線縫補散發煙硝味的傷口,也握著鉛筆在素描本,畫下戰火的無情與短暫寧靜。
「連樹都是加薩的奢侈品,那裡快要沒樹了,被戰火波及,或砍下做帳篷支架,成為當地人的家,畫裡的樹還在,因為它長在醫師宿舍圍牆內」,鄔逸群指著黑白素描,這是以哈衝突下的加薩。
今年6月的一封電子郵件,2週內就得出發的緊急任務,把生在和平歲月的鄔逸群送上戰亂前線。
只思考一天,「我不是想要不要去,是擔心台灣工作怎麼辦」,沒有猶豫的鄔逸群同意出發。7月初,以色列軍隊挺進加薩,通過關口,鄔逸群說,就像電視轉台,沒有任何緩衝,街景成了斷垣殘壁、死者躺在路邊,與行人往來如常,車水馬龍的以色列,形成鮮明對比。
那一刻起,鄔逸群成了加薩南部唯一整形外科醫師,這是他首次執行無國界醫生任務,派駐加薩南部汗尤尼斯(Khan Younis)的納瑟醫院(Nasser Hospital),這家醫院從戰火廢墟中重建,今年5月恢復運作,鄔逸群負責搶救嚴重炸傷、燒燙傷患者,目睹戰爭的殘酷。
行前閱讀的大量資訊,和身在當下的落差如海溝,「我從沒看過短短1、2個小時急診湧入400、500人」,鄔逸群回憶起首次支援轟炸事件的急診室,那是人間煉獄,傷患、家屬衝進只有2間手術房的小醫院,防護鐵絲被扯爛、玻璃門全被敲破,地上流滿鮮血。
急診室裡塞滿了人,所有人都在大吼大叫,病床根本不夠用,多數傷患只能躺在地上,「我看到有個媽媽抱著急需搶救的孩子哭喊,孩子臉色看起來不太妙」,分身乏術的鄔逸群拚盡全力,眼角餘光總會瞄到不斷有人被宣告死亡,蓋上一塊布,抬出去。
一切恍如電影情節,這間加薩少數還有牆壁的醫院,從人力資源到設備都緊缺,在台灣能救活的傷患,在此處只能聽天由命,「整個病房都是不到5歲的孩子,或是大一點的孩子,斷手斷腳、整張臉燙傷,他們以後該怎麼辦?」語氣平靜的鄔逸群回想起來,難掩激動。
在加薩出任務,鄔逸群沒有實際看過槍林彈雨,卻用耳朵清楚地記住戰爭的聲音,轟炸聲、槍聲、無人機發出的聲音,24小時、從早到晚不曾停歇。
透過聲音,他知道曾與步槍只有一牆之隔,他與爆炸最近的距離,是爆炸後產生的風吹亂了頭髮,每個瞬間都提醒著他,戰爭就在身邊。
鄔逸群幾乎醫院與宿舍兩點一線,「我其實很想去海邊看看」,每週珍貴的一天休假,無法靠斷斷續續的網路解悶,拿著素描本,隨處坐下,畫畫是他放假最常做的事,集中注意力,不胡思亂想,宿舍角落的椰子樹與木椅、曬衣場、躺著畫自己的腳,全是戰火下短暫寧靜。
素描本最後一頁,是鄔逸群心中特別存在,憑著腦中記憶畫下。他指著畫紙告訴中央社記者,在戰爭後的加薩很常看到,一望無際、看不到盡頭的平地,數以百計一堆又一堆疊加整齊的大石頭,時不時會有人圍著石頭說話,下面埋葬著他們的親人,那裡是臨時墓園。
每天都有人因戰火喪命,所有人都是災民,被問到曾否與傷患家屬交流,「一般居民不會英文,但我的加薩同事都是傷患家屬」,所有醫院員工的家裡都有人過世,父母、配偶、孩子,甚至家中幾乎沒人活下來,他們是這場戰火浩劫的救援者,也是受害者。
鄔逸群曾目睹開刀房護理師接到電話,突然衝出去,那台手術結束後,鄔逸群在門口找到了癱坐大哭的同事,才知道護理師5歲的兒子在那天空襲被炸死。加薩醫護努力救人,下班不知道能不能再看到家人,雖然痛苦,卻堅守崗位。
- 記者:中央社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