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好殘餘腎功能 台大醫:腹膜透析兼顧生活

台灣是洗腎大國,台大醫指出,多數人因自我照護沒信心等顧慮選血液透析,據統計,腹膜透析病友5年累積存活率比血液透析高1成6,且保留殘餘腎功能更長時間,兼顧生活。

長期高血壓、糖尿病、腎絲球腎炎、腎毒性藥物等,皆可能導致末期腎臟病,進而需要透析。台大醫院內科部腎臟科主任黃政文今天「台大醫院腹膜透析一甲子開創居家透析新未來記者會」中說明,洗腎共有血液透析、腹膜透析2種。

黃政文指出,目前在台灣,到醫療院所接受血液透析是最多人使用的洗腎方式,居家腹膜透析者僅7.5%,觀察主要原因包括對自我照護沒有信心、擔心感染等,然而進入透析階段,就保留殘餘腎功能,也就是讓病友繼續擁有排尿的功能,血液透析僅能維持約3個月,腹膜透析卻可撐到3年左右。

此外,黃政文以最新台灣腎病年報資料說明,2012到2016年腹膜透析病友5年累積存活率69.5%,比血液透析病友的53.5%高出1成6,這可能與腹膜透析過程的血壓較平穩有關,因此腹膜透析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是相對較安全的透析方式。

黃政文會後接受媒體聯訪解釋,透析是治療,最終決定病人存活的關鍵還是營養,透析前要求病人少吃,開始透析後反而希望病人多吃,然而血液透析患者需要控制飲食,腹膜透析限制相對寬鬆,推測這可能是存活率會較高的原因之一。

台大醫院推動腹膜透析至今一甲子,黃政文說,台大醫患者約30%選腹膜透析、整體全台約7.5%,明顯低於歐美與亞洲其他國家,隨超高齡化社會到來,可預期洗腎人口將增加。與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具備治療時間彈性、無須頻繁就診、較少飲食限制、血壓穩定、殘餘腎功能儲存等優勢,及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安全性,成近年國際優先推薦的治療方式。

腎臟組織遭受經年累月的損害,初期沒有明顯症狀,黃政文提醒,一旦出現水腫、疲倦、噁心、嘔吐、呼吸急促、電解質失衡、昏迷、意識不清、營養不良或貧血症狀等10大尿毒症症狀,代表腎臟已經衰竭、失去功能,須盡快予以透析治療。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