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2.0即將來臨 資誠助台商布局印度 打造韌性供應鏈
川普2.0關稅政策即將來臨,台商供應鏈版圖加速重組,印度憑藉龐大的內需市場、人口紅利,工業化突飛猛進,成為台灣企業高度關注的投資熱點。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舉辦「擘建印度製造版圖解析落地關鍵議題」研討會,探討台灣企業在印度布局的挑戰與機會。
印度台北協會(India-Taipei Association)會長葉達夫(Director General Mr. Manharsinh Laxmanbhai Yadav)開場致詞時表示,儘管全球情勢充滿挑戰,印度仍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GDP成長率為 7-8%。預估到2030-31年,印度的經濟規模將從2023-24年的3.6兆美元增加近一倍,使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台印之間在產業與市場方面有許多互補及共利的機會。印度台北協會願助力廠商了解印度,促進雙方經貿合作。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東南亞及印度業務服務主管合夥人吳偉臺開場致詞時表示,根據PwC Taiwan發布的《2024臺灣領袖調查-轉捩時刻,加速重塑》,印度在全球企業領袖眼中的重要度顯著爬升至第五大重要市場,這也顯示在大國貿易戰與地緣政治紛擾下,印度成為消費電子品牌大廠製造基地「中國大陸+1」選項,促使全球與台灣企業將印度納入供應鏈布局考量。吳偉臺進一步分析,供應鏈韌性、科技變革、環境永續為企業重塑形成動能且環環相扣,在建立韌性供應鏈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價值鏈的價值主張,檢視企業核心價值以規劃供應鏈與市場布局。
台商與印度企業合資 應在互信基礎上建立機制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張家健探討印度合資併購議題,他指出,印度過去為相對鬆散的邦聯制民主國家,各邦種族文化多元、經濟利益分歧,導致過去各邦法制分歧,稅制疊床架屋,使在印度營商存在較高不確定性。成功的併購或合資安排,需有事前完善的評估,務必做好盡職調查,必要時實地訪談相關單位,才能達成公司最終的策略目標並實現交易價值。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印度市場負責人鮑敦川表示,前述盡職調查等工作,是建立雙方互信的重要基礎及起點,但不是全部。實務上,台灣企業與他國企業形成合資關係後,常見「慘劇」有兩種,一種是台方無處不想插手及控制,導致運作極不順暢,另一種是台方選擇全盤相信,對合資企業運作的遵循完全放掉,有一天突然爆雷。其根本原因在於,許多台灣企業把與合資夥伴的「信賴」定義為人與人之間的感覺,但合資成功與否是雙方企業許多人員參與的結果,並非只是兩人之間的事。觀察國際上成功的合資經驗,主事者之間的互信固然重要,雙方建立鬆緊合宜的共治機制,有信譽公正第三方專業機構的配套,及為保障各方核心利益而配套的稽核與控制機制,更是信賴能否可長可久的關鍵。
談到土地議題時,張家健分析,向政府取得土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僅能取得一定年限(例如99年)的使用權,一般來說,由於產權相對清晰,多數新進入印度的外資會傾向與政府交涉取得工業用地。鮑敦川則提醒,此種土地取得方式下,交易條款交涉彈性相對有限,且政府有責任監管企業履行該用地的後續開發承諾,並對非政策鼓勵的後續轉讓加以限制,如企業缺乏充分理解及權衡,及對該土地清晰的開發使用計畫,那麼「有土斯有財」的經驗法則在印度或許得打個問號。
建構良性互動的勞資關係及工會體系針對印度勞動環境,張家健從勞動法角度,提醒廠商關注勞務外包及派遣安排,首先,按印度法律見解,企業的核心職能是不允許外包的,舉例而言,一個生產型企業把產線人員的招聘及勞動關係悉數外包,本身即存在法律瑕疵,同時,在判斷雇傭關係時,印度勞動法也明確採用實質判斷原則,換言之,透過派遣單位用工,企業一方面很有可能無法豁免雇主責任,如對派遣單位法遵也無力掌握,那無異是抱個不定時炸彈。
張家健也提到,如何拿捏與工會的協作關係,對台廠而言也是個陌生又複雜的議題,依印度相關法律,100人以上企業就容許組織工會,且單一公司可組織不只一個工會,工會制度在於保障勞方權益,代表勞方與資方協商,在印度複雜的地區民主環境中,有時也成為地方政黨爭取選票的對象,使各方關係更為複雜,因此,如何建構一個良性互動的勞資關係及工會體系,對於考慮赴印度設廠的台商而言,也至關重要。
鮑敦川總結,投資布局印度時,應先了解印度市場價值,因地制宜完善營商,但印度市場確實宏大複雜,整體產業仍必須思考走「打群架路線」,協力切入並分享資源。印度可能是下一個中國大陸,但絕對不等於中國大陸,台商切勿直接套用在中國大陸經營經驗,應善用本地人才因地制宜經商策略、與當地利害關係人共好,並適時尋求專業意見,以綜合評估未來資金運用,使投資計畫取得最有利位置,才能在碎鏈時代進行供應鏈調整以因應變局,使公司朝著永續經營目標邁進。
印度台北協會(India-Taipei Association)會長葉達夫(Director General Mr. Manharsinh Laxmanbhai Yadav)開場致詞時表示,儘管全球情勢充滿挑戰,印度仍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GDP成長率為 7-8%。預估到2030-31年,印度的經濟規模將從2023-24年的3.6兆美元增加近一倍,使印度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台印之間在產業與市場方面有許多互補及共利的機會。印度台北協會願助力廠商了解印度,促進雙方經貿合作。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東南亞及印度業務服務主管合夥人吳偉臺開場致詞時表示,根據PwC Taiwan發布的《2024臺灣領袖調查-轉捩時刻,加速重塑》,印度在全球企業領袖眼中的重要度顯著爬升至第五大重要市場,這也顯示在大國貿易戰與地緣政治紛擾下,印度成為消費電子品牌大廠製造基地「中國大陸+1」選項,促使全球與台灣企業將印度納入供應鏈布局考量。吳偉臺進一步分析,供應鏈韌性、科技變革、環境永續為企業重塑形成動能且環環相扣,在建立韌性供應鏈的過程中,不可忽視價值鏈的價值主張,檢視企業核心價值以規劃供應鏈與市場布局。
台商與印度企業合資 應在互信基礎上建立機制普華商務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張家健探討印度合資併購議題,他指出,印度過去為相對鬆散的邦聯制民主國家,各邦種族文化多元、經濟利益分歧,導致過去各邦法制分歧,稅制疊床架屋,使在印度營商存在較高不確定性。成功的併購或合資安排,需有事前完善的評估,務必做好盡職調查,必要時實地訪談相關單位,才能達成公司最終的策略目標並實現交易價值。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印度市場負責人鮑敦川表示,前述盡職調查等工作,是建立雙方互信的重要基礎及起點,但不是全部。實務上,台灣企業與他國企業形成合資關係後,常見「慘劇」有兩種,一種是台方無處不想插手及控制,導致運作極不順暢,另一種是台方選擇全盤相信,對合資企業運作的遵循完全放掉,有一天突然爆雷。其根本原因在於,許多台灣企業把與合資夥伴的「信賴」定義為人與人之間的感覺,但合資成功與否是雙方企業許多人員參與的結果,並非只是兩人之間的事。觀察國際上成功的合資經驗,主事者之間的互信固然重要,雙方建立鬆緊合宜的共治機制,有信譽公正第三方專業機構的配套,及為保障各方核心利益而配套的稽核與控制機制,更是信賴能否可長可久的關鍵。
談到土地議題時,張家健分析,向政府取得土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僅能取得一定年限(例如99年)的使用權,一般來說,由於產權相對清晰,多數新進入印度的外資會傾向與政府交涉取得工業用地。鮑敦川則提醒,此種土地取得方式下,交易條款交涉彈性相對有限,且政府有責任監管企業履行該用地的後續開發承諾,並對非政策鼓勵的後續轉讓加以限制,如企業缺乏充分理解及權衡,及對該土地清晰的開發使用計畫,那麼「有土斯有財」的經驗法則在印度或許得打個問號。
建構良性互動的勞資關係及工會體系針對印度勞動環境,張家健從勞動法角度,提醒廠商關注勞務外包及派遣安排,首先,按印度法律見解,企業的核心職能是不允許外包的,舉例而言,一個生產型企業把產線人員的招聘及勞動關係悉數外包,本身即存在法律瑕疵,同時,在判斷雇傭關係時,印度勞動法也明確採用實質判斷原則,換言之,透過派遣單位用工,企業一方面很有可能無法豁免雇主責任,如對派遣單位法遵也無力掌握,那無異是抱個不定時炸彈。
張家健也提到,如何拿捏與工會的協作關係,對台廠而言也是個陌生又複雜的議題,依印度相關法律,100人以上企業就容許組織工會,且單一公司可組織不只一個工會,工會制度在於保障勞方權益,代表勞方與資方協商,在印度複雜的地區民主環境中,有時也成為地方政黨爭取選票的對象,使各方關係更為複雜,因此,如何建構一個良性互動的勞資關係及工會體系,對於考慮赴印度設廠的台商而言,也至關重要。
鮑敦川總結,投資布局印度時,應先了解印度市場價值,因地制宜完善營商,但印度市場確實宏大複雜,整體產業仍必須思考走「打群架路線」,協力切入並分享資源。印度可能是下一個中國大陸,但絕對不等於中國大陸,台商切勿直接套用在中國大陸經營經驗,應善用本地人才因地制宜經商策略、與當地利害關係人共好,並適時尋求專業意見,以綜合評估未來資金運用,使投資計畫取得最有利位置,才能在碎鏈時代進行供應鏈調整以因應變局,使公司朝著永續經營目標邁進。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41219 10:51:22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