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展開國際交流與文化傳承 籌組馬來西亞校友會
南華大學於日前(113年12月22日至29日)至馬來西亞進行海外交流,此行除了受邀參加吉打州的「吉打河之聲藝術節II」,民族音樂學系四位學生亦參與該活動的演出。該校校長高俊雄與國際長林純純特別至佛光山東禪寺拜訪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洽談合作成立「馬來西亞校友會」,並辦理籌辦餐會與30位校友交流,期能與校友維繫良好的互動之外,亦能集結其力量與人派,拓展該校海外招生的質量,培育優質的國際人才。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近年來與馬來西亞禾樂藝術及文化協會及各中學有密切的合作與交流,所到之處皆造成一股南華旋風,風靡當地學習華樂的青少年。此次再度受邀參加「全國青少年華樂營」及備受矚目的「吉打河之聲藝術節II」,由校長高俊雄及國際長林純純親自率領民音系副主任張雅婷、教師蕭呈叡老師,與二胡專業黃紫芸、揚琴專業李易宸、嗩吶專業陳倫杰,以及中國打擊專業林柚凱等四位學生,進行表演、教學指導及交流,展現民音系師生共同傳承與弘揚華樂的熱忱。高俊雄校長特別於晚會上致贈親自書寫的「吉達天聽」墨寶,致贈予禾樂藝術及文化協會主席吳淑亮,祝賀晚會圓滿成功。
此行,高俊雄校長與林純純國際長特別拜會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除分享優異的辦學績效及國際生招生獎學金之外,亦洽談合作成立「馬來西亞校友會」,覺誠法師樂觀其成並表達願意提供在吉隆坡新購之文教中心為南華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的會址,以利校友們申請校友會成為馬來西亞全國型文教性社團。為此,該校也特別辦理馬來西亞校友會第一次籌辦餐會,30位校友不僅熱烈參與、樂於承擔,並立即成立籌辦小組,包含總召彭志海(104級企管系4+1年學碩士畢業生)、副總召蔡俊宏(104級企管系與美國西來大學雙學位畢業生)等6位幹部及7位理事,待校友向馬來西亞政府送件申請成立後,預計於今(114)年3月再次到馬來西亞進行學術交流並至吉隆坡舉辦「南華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成立大會。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非常感謝覺誠法師長期以來協助學校在新、馬、泰、印的招生,此次成立馬來西亞校友會更是大力支援籌備事宜。拜會當天正值馬來西亞佛光青年團團員大會,覺誠法師也特地安排宣傳時間,以向佛光青年們介紹南華大學的辦學特色與成果,以及國際生獎助學金方案等,期能吸引更多佛光青年來台就讀南華大學。高俊雄校長同時也提到,民音系近年來在國際間的知名度持續提升,除國內各大演出邀約外,更受到多個國際藝術團體的高度關注。目前也將配合國家發展政策,結合生成AI技術,將「音樂跨域設計」與「藝術管理」雙向課程導入教學,推動理論與實務並進,為學生打造跨領域學習與挑戰的平台。此創新模式不僅能強化學生專業能力,更可以為表演藝術的傳承與國際推廣注入新活力,成為國際表演藝術交流中的重要推手。
南華大學民族音樂學系近年來與馬來西亞禾樂藝術及文化協會及各中學有密切的合作與交流,所到之處皆造成一股南華旋風,風靡當地學習華樂的青少年。此次再度受邀參加「全國青少年華樂營」及備受矚目的「吉打河之聲藝術節II」,由校長高俊雄及國際長林純純親自率領民音系副主任張雅婷、教師蕭呈叡老師,與二胡專業黃紫芸、揚琴專業李易宸、嗩吶專業陳倫杰,以及中國打擊專業林柚凱等四位學生,進行表演、教學指導及交流,展現民音系師生共同傳承與弘揚華樂的熱忱。高俊雄校長特別於晚會上致贈親自書寫的「吉達天聽」墨寶,致贈予禾樂藝術及文化協會主席吳淑亮,祝賀晚會圓滿成功。
此行,高俊雄校長與林純純國際長特別拜會佛光山新馬泰印教區總住持覺誠法師,除分享優異的辦學績效及國際生招生獎學金之外,亦洽談合作成立「馬來西亞校友會」,覺誠法師樂觀其成並表達願意提供在吉隆坡新購之文教中心為南華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的會址,以利校友們申請校友會成為馬來西亞全國型文教性社團。為此,該校也特別辦理馬來西亞校友會第一次籌辦餐會,30位校友不僅熱烈參與、樂於承擔,並立即成立籌辦小組,包含總召彭志海(104級企管系4+1年學碩士畢業生)、副總召蔡俊宏(104級企管系與美國西來大學雙學位畢業生)等6位幹部及7位理事,待校友向馬來西亞政府送件申請成立後,預計於今(114)年3月再次到馬來西亞進行學術交流並至吉隆坡舉辦「南華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成立大會。
南華大學校長高俊雄表示,非常感謝覺誠法師長期以來協助學校在新、馬、泰、印的招生,此次成立馬來西亞校友會更是大力支援籌備事宜。拜會當天正值馬來西亞佛光青年團團員大會,覺誠法師也特地安排宣傳時間,以向佛光青年們介紹南華大學的辦學特色與成果,以及國際生獎助學金方案等,期能吸引更多佛光青年來台就讀南華大學。高俊雄校長同時也提到,民音系近年來在國際間的知名度持續提升,除國內各大演出邀約外,更受到多個國際藝術團體的高度關注。目前也將配合國家發展政策,結合生成AI技術,將「音樂跨域設計」與「藝術管理」雙向課程導入教學,推動理論與實務並進,為學生打造跨領域學習與挑戰的平台。此創新模式不僅能強化學生專業能力,更可以為表演藝術的傳承與國際推廣注入新活力,成為國際表演藝術交流中的重要推手。
- 記者:中央社訊息服務20250106 16:34:56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