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開唱」5分鐘完售創紀錄 Doris:沒鬆懈餘地

「大港開唱」連2年刷新台灣音樂祭售票紀錄,今年更在5分鐘內完售。舉辦至今16屆,已成為南台灣代表性音樂祭,策展人葉湘怡坦言儘管成績亮眼仍如履薄冰,盼透過細節持續精進。

「絕對沒有票賣完就鬆懈的想法,反而承擔著眾多期待,每一步都走得艱辛。」葉湘怡(Doris)與參與執行多年的出日音樂執行長呂岱芸(Viv)接受中央社專訪,分享幕後歷程。

2024年「大港開唱」門票10分鐘內售罄,兩天吸引30萬人入場;2025年更將紀錄推進至5分鐘完售,品牌成功建立來自Doris與「大港」團隊近20年的奮鬥。回憶起草創初期,她忍不住笑說:「笨蛋才會想辦。」

大港開唱草創到扎根 「賠到脫褲」的起步

Doris從學生時期就籌辦各式音樂活動,從老字號的「野台開唱」到Say Yes To Taiwan,抱持著「讓喜愛的音樂場景遍布台灣」、「南北平衡」的理念,再一次巡迴演出路過高雄時愛上港都氛圍,因此2006年決定在此舉辦首屆「大港開唱」。

但當時高雄駁二藝術特區尚未完善,民眾對付費活動支持度也不高,即便雙日票僅500元,仍「賠到脫褲」。Doris回憶,甚至連音樂祭內擺攤賣春捲的阿嬤都氣得抱怨:「怎麼都沒人?」她也只能苦笑,邊道歉邊自掏腰包買10捲。

儘管歷經起伏、停辦,Doris與團隊仍在市場最不看好時讓「大港開唱」在高雄扎根。2016年復辦後,恰逢獨立音樂崛起、串流媒體拓展聽眾管道,加上團隊多年累積的經驗與對細節的堅持,終於讓「大港開唱」被更多人看見肯定。

大港品牌經營不只是音樂祭更是文化連結

Viv補充,他們的每個決策與活動都在形塑「大港開唱」的品牌,讓參與者了解「為什麼選擇這個港灣」、「它與當地居民的關聯」。因此,團隊結合鹽埕區在地團隊設計走訪旅程,讓觀眾不只是看演出,而能與城市產生情感連結。此外,每年策劃的「NGO議題村」也讓音樂祭成為社會討論的平台。

面對台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音樂祭,Doris與Viv樂見其成:「永遠都會有新人挑戰、模仿你成功的部分,甚至改良得更好,我們視此為成就感。」但Doris強調,最重要的是守住「大港開唱」的水準。尤其團隊每年自負盈虧,每個決策都至關重要,「每一份成就與失去,都刻骨銘心。」

同時兼具閃靈樂團團長的Doris,特別對「大港開唱」的「人生音樂祭」稱號有感,無論是策展與音樂演出都是她人生的一部分,還能將在國外巡演十多年的所見所學運用在台灣,更相信「只要做得夠好,自然會有更多國際級音樂人願意參與,口碑也會持續累積。」而宛若有機體般的「大港開唱」一定會持續成長,她也會繼續陪伴引導。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