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禁捕三棘鱟 議員董森堡:保護棲地更重要

金門縣府公告禁止採捕三棘鱟,無黨籍議員董森堡指出,外來種互花米草破壞鱟棲地環境;產業發展處表示,已爭取較往年更多移除外來種互花米草經費,移除方式也將持續精進。

有「活化石」稱號的鱟已有上億年生存歷史,目前三棘鱟在台灣本島幾乎絕跡,金門、澎湖有較多成鱟上岸產卵紀錄;為維護三棘鱟族群數量,「金門縣三棘鱟禁捕措施相關事宜」自民國114年3月17日起施行,除烏坵及東碇海域外,金門縣轄海域全年禁止以任何方式採捕三棘鱟。

金門無黨籍議員董森堡接受中央社記者採訪表示,在三棘鱟保育措施中禁捕偏向後端措施,生物棲地保護更為重要,「前端問題沒有解決,如果棲地消失物種也會消失」,近年廈門翔安機場工程抽砂、金門港埠跟海岸工程、外來種互花米草入侵等,都對三棘鱟棲地造成嚴重破壞。

董森堡建議,應保留三棘鱟既有棲地,其棲地有開發需求也應採最低量體開發行為,如傳統漁事工作應規範相關守則與辦法,刺網網具不應該在保留棲地出現,並加強灘地外來種如互花米草移除,再進行適當三棘鱟復育工作,

此外,董森堡也表示,金門水獺有巡守計畫,三棘鱟保育也能串聯社區、學校、地方政府等進行巡守、淨灘、觀察記錄等,再透過資源補助辦理活動,媒合學術機構指導相關技術,並透過教育單位進行環境教育。

長年關注金門潮間帶的退休教師洪清漳說,三棘鱟棲地要求嚴苛,泥沙有一定比例要求,近年三棘鱟棲地環境被各種開發影響而有很大變化,這部分很難再恢復;而外來種互花米草雖也會改變棲地環境,但如有適當移除,灘地仍有機會恢復健康。

洪清漳表示,大面積互花米草需透過重機械挖掘移除,但在互花米草還沒嚴重擴散區域,一發現有互花米草就以人力移除,因此可與社區合作,「如剛長出來不清,之後擴散開來就不能清了。」

金門縣產業發展處表示,今年度向中央爭取移除外來種約有新台幣2000萬元經費,其中移除互花米草是重點項目,相較以往每年約100萬元已有大幅上升;關於具體移除方式,去年年底在建功嶼一帶曾實驗過以人力小面積移除,至今沒有觀察到大規模復發,會持續移除再萌發的互花米草,大規模機具移除部分也將在掩埋深度、頻率等面向加強。

產業發展處表示,目前規劃2月底、3月初邀集專家學者,研商適當移除互花米草方式,針對小面積人力移除、社區協助通報移除等議題進一步研擬移除計畫。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