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交替氣溫變化多 感冒看中醫治病兼養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吳建良/台南報導







圖: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黃雅倫醫師。



接近2月的尾聲,恰逢季節轉換的時期,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診間裡因感冒而尋求協助的患者越來越多,念國中的小華早上醒來發現自己些微發燒,並且伴隨口乾舌燥和喉嚨不舒服;上班族王先生年後開工抱病號,陸續出現頭痛、咳嗽和流鼻水。這些典型的呼吸道症狀和各種接踵而來的不適,不僅擾亂了學習和工作的效率,也影響了生活品質。





衛福部新營醫院中醫科黃雅倫醫師說明,關於感冒,中醫強調「治未病」,也就是先洞見疾病,採取預防性治療,減低發病或病情轉變的可能。其實在天氣多變化的初春時節,正是養肝護胃,提升免疫力的好時機,除了勤洗手、日常保暖、避免直接吹風淋雨外,充足的睡眠更是關鍵。中醫理論認為晚上11點到凌晨3點,是膽經與肝經循行的時間,如果能把握正確的時間躺臥休息,便可讓肝臟充分休息,達到養肝的功效。飲食調養的部分,春季可以多攝取綠色蔬菜如韭菜、青花菜、菠菜和油菜,少吃酸味減少肝氣過旺,並且多食甘味食物以增養脾胃之氣,例如蓮子、蓮藕、南瓜、荸齊和香蕉。中藥方面,黃耆補中益氣、紅棗養血安神、枸杞清肝明目、山藥健脾養胃,日常泡茶或煲湯皆可以幫助提升免疫力,減少反覆感冒的機會。





黃雅倫醫師表示,中醫觀點裡的一般感冒與流行性感冒,不單單只是病毒上的差異,病情變化的過程與表現出來的症狀更是治療的依據,許多人的觀念認為中醫只能治療特定的慢性疾病,其實不然,治療感冒中醫會是很好的選擇,尤其對於有過敏體質的人、工作壓力大過度勞累的人,以及反覆感冒、免疫力較差的人,在兼顧體質的辯證施治下,都有助於緩解當下的不適以及避免病情的拖延與轉重。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健康新聞
人氣健康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