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長李遠上任9個月 最大快樂來自部內團隊

上任9個月,歷經中正紀念堂風波、預算大幅震盪,文化部長李遠心志堅定,他表示前進的腳步不變,「我很感動文化部的同仁大家是一個團隊,和大家一起努力是我最大的快樂。」

李遠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他記得立院審查預算會議之前接到立委電話,立委劈頭就說,「你怎麼叫文化部來了一堆人圍我,我不會刪啦。」李遠說他聽了很感動,為了捍衛預算部內同事持續溝通不曾放棄,「這幾個月下來,我已經感受到文化部是一個很棒的團隊,跟這個團隊共事我感到快樂。」

關於預算後續,李遠表示,原本已找到財源期待增加1至2個「台灣品牌團隊」,壯大Taiwan Top團隊,補助結果往年都在農曆過年前宣布,遲至今天都不能公布,因為表演藝術預算也被刪減,具體預算仍在計算之中,李遠表示他會努力,盡可能尋求企業支持。

農曆過年前,李遠有機會跟百大基地計畫的同仁們一起吃便當,天南地北聊天;那天下午李遠與得到模範勞工嘉獎的員工一起下午茶,聽大家聊黃牛小組怎麼抓黃牛,大型旗艦歌仔戲「1624」如何辛苦,雖然半夜才回家但充滿成就感,「我有一種帶著團隊一起走的感覺,而且我收穫最大。」

上任到現在9個月,李遠把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他說他已經沒有得失心,「無論成功或失敗,我都當成最後一天。我如果沒有抱最後一天的心情,我會眷戀,會眷戀就會妥協,我不希望看到這樣的自己。」李遠的想像裡,文化部長是很困難的位置,還要遇到政治,「但我終於有機會可以看見文化的全貌,給我機會,我就跳下去做。」

認識李遠的好友都知道,上任文化部長其實就像是目送李遠去「做監」,「我這麼老了,要去忍耐一些人一直痛罵我,但我心裡知道,我是為何而戰。」

李遠是文化人出身,曾任職中影、台視及華視等單位,創作小說散文童書超過百餘本,行政與創作都擅長,「我很務實,我是那種會跳下去做的知識分子,不是關起房門拚命罵。」

好比面對中正紀念堂轉型問題,李遠以自己親身經歷表示,他4個舅舅有3個是白色恐怖受難者,「一個槍斃;一個終身監禁,一個被關30年,出來已經瘋掉。」李遠回憶,小時候母親拿著白布到監獄裡面,看著舅舅咬破手指寫血書,寫著他是冤枉的,「我母親拿著血書跟我說,她要去找蔣經國申冤。」

李遠說,這些苦痛他無法言喻,也無法一一對外解釋,「我不是活在幸福快樂中長大的人,我也經歷過各種苦難,但身為文化部長,我了解民主社會要學會不要一直說服對方,我得尋求各方最大共識往下走,用藝術跟文化讓社會和諧。」

李遠表示,轉型正義有兩大重點,一是去威權,二是去個人崇拜,「在這段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立場不同的人,文化部透過辦很多威權跟獨裁的展覽並置,也是希望讓大家彼此尊重,有所思考。」李遠表示,中正紀念堂今年也將設置電影院,播放人權電影,呈現人權的各種面向。

李遠也表示,他上任最擔心的事情之一是世界潮流如網路、AI等,會改變消費習慣,包括對於文化的認識與接觸,「出版、電影、音樂等等,每個面向我都擔心,因為科技與串流改變世界,我們更要努力把台灣文化產業作起來。好比日韓漫畫攻台,台灣讀者看台漫的比例只有百分之3,我們總得想辦法。」

李遠生在二次戰後世代,「那個年代是台灣最艱難的時代,那時候我們很愛國,但也很自卑,但那時候的台灣總想要有志氣,贏人家。」李遠分享,當年誰會相信在黨國體制箝制之下,台灣電影界可以發展出新浪潮,拍出了這麼多批判性這麼強的電影,「但我們曾經做到過,所以我認為,永遠不要說不可能。」

李遠也深刻感受,台劇水準正在明顯提升,產生質變,「很多電影人轉拍電視劇,因為影集更能精算投資多少,回收多少。」李遠不諱言他一直對韓劇不感興趣,「韓劇已經全然商業化,公式明顯;相較韓劇,台劇影集有更多的文化底蘊,非常獨特,我們更要繼續支持。」

李遠表示,他自己覺得最大的窒礙之一來自不同世代對事情的認知,「我說2年內台灣漫畫可以超越日韓,很多人都覺得我在說笑話;但我自己30多歲就已經看見台灣電影新浪潮,征戰國際各大影展,希望大家千萬不要自卑,要對我們自己有信心。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