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視系列報導《百年原殤》 從族語視角尋找被抹去的歷史 1877年Cepo'戰役

原視系列報導《百年原殤》 從族語視角尋找被抹去的歷史 1877年Cepo
由原住民族委員會(以下簡稱原民會)委託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以下簡稱原文會)製作的年度影視鉅作《百年原殤》,講述三大戰役(Cepo'戰役、大豹社抗日戰爭、太魯閣族抗日戰役),歷時三年精心製作即將隆重推出!此外,原視為了讓觀眾更加瞭解這三大重大歷史戰役,特別從族語視角,帶來《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一起探討歷史傷痕與文化延續,找尋被抹去的歷史以及對現代原住民社會影響。

《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的第一集《Cepo'戰役》,由主持人歐嗨老師,專訪來賓Safolo蔡中涵教授,一同從《流離之岸》紀錄片出發,由族語視角,深入簡出地談論Cepo'戰役的歷史傷痕及未來延續,像是討論到,事件的歷史背景與當時族群關係、族人記憶為何與官方歷史不同?、Cepo'戰役對族群認同的影響等,專訪內容十分精彩引人入勝。

Safolo教授特別強調,現在的歷史紀錄與真實事件是有所差異的,他說:「如果照這些文字的紀錄,我擔心不導正清楚,怕誤導了所有大眾及族人,我們還是要有我們自主最確實的論述。」

Safolo教授認為,Cepo'戰役不僅是一場抵抗日軍侵略的戰爭,更是族人自決與歷史主體性的展現。日本殖民政府的記錄可能存在偏差,因此族人應該站出來,以自己的語言和觀點講述真實的過去。此外,戰役的背景涉及地緣關係與族群合作,他更希望透過記錄片與訪談,能讓年輕一代認識自己的文化與歷史。

Cepo'戰役發生於1877年,當時清軍以招撫為名,誘使阿美族部落族人聚集於秀姑巒溪出海口(Cepo')區域,隨後發動閉門屠殺,造成大量傷亡。然而,這段歷史卻未被明確記載。「清代的文獻用一個比較模糊的方式去做敘述,像是那天死了165人,可是並沒有那麼清楚說什麼是關門屠殺」。

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潘繼道教授在《流離之岸》中陳述,仍有其他文獻能佐證關門屠殺應該實際有發生過。「大庄公學校(現東里國小)留存的手寫文獻有提到,平埔族曾被徵調的紀錄以及當時的過程,如果平埔族人也這樣說,那應該是真的發生了。」

「就當地阿美族人來講,Cepo'戰役是祖先遭遇外來殖民政權的侵略。」三年前,在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團隊與部落協力之下,但隨著這段被土地掩埋的真相一點一滴被挖掘,這些真相也讓當代族人正視自己對於過去歷史的態度與價值觀。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副教授Tuni Sera 鍾國風也在紀錄片中提到,考古工作不僅是關於科學事實,也涉及文化與信仰。「當我們發現遺骸和文物時,該如何安置祖先的遺骨?該如何讓祖靈回家?這些問題確實與部落討論許久。」

更多精彩的《看見族語》—「百年原殤」系列報導第一集《Cepo'戰役》專訪內容,將於3月31日(周一)晚間20時在《阿美族語新聞》首播,相關影片《混濁》類戲劇將於主頻道,4月5日(周六)晚間21時播出;《流離之岸》紀錄片將於晚間21時30分首播。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