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威專欄】成為電商的UX/UI設計師 軟硬實力不可少
林克威/電商專家
平常都會聽到UX/UI,但兩者其實是不一樣的東西。UI(User Interface,使用者介面)著重在產品如何呈現,在乎設計的美學及操作的便利性、視覺設計要如何安排及規畫才能更吸引人注目;UX(User Experience,使用者經驗)則著重在產品使用起來的感覺,主要是使用者體驗、和使用者互動的過程,在工作項目上,也是完全不同。
既然是要考慮視覺呈現的方式,UI設計流程一般分成三個階段,而且設計師使用的工具也不同:
一、線框稿(Wireframe)
產品的建構藍圖,用單純的線條或單色色塊來規劃版型,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快速並節省企業資源。它能呈現產品頁面上主要的資訊、資訊在頁面上的排版與架構,另外就是可視覺化,便於描述使用者如何與產品互動,目前可以使用PPT、Google Slides或Figma。
二、視線稿(MockUp)
視覺稿是在線框圖的基礎上,添加顏色、字體、圖像等視覺元素,以展示網站的外觀和風格,著重於展現企業或品牌的形象和主視覺。一般會使用Illustrator、Photoshop或Sketch等繪圖軟體來增強效果。
三、產品原型(Prototype)
就視覺設計而言,原型比線框稿更加的接近於最終產品的樣貌。例如按鈕按下後會出現的操作與呈現方式。簡單來說,就是模擬一個產品完整的體驗。可以使用的軟體有UXPin、Proto.io、Protoshare,InvisionApp等。
想要成為專業的UI設計師,除了瞭解平台元件規範、基礎操作之外,還必須具備以下的軟實力,那就是美感、有系統的邏輯概念和創意,以及與工作夥伴合作時的溝通能力。更重要的是將心比心、以使用者為中心的設計思惟,再搭配不斷學習新知,才能更符合時宜。
至於UX設計師在打造符合使用者需求的商品體驗時,也需要掌握幾個流程:
一、使用者研究(User Search)
透過市場調查、使用者行為分析等方式,收集目標用戶的需求以及對網站的使用習慣。要從使用者的心態和角度去思考設計,來撰寫各種商品使用場景及互動模式。
二、資訊架構(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要怎麼做,才能讓使用者願意停留在網頁的時間更長、創造更高的轉換率,是UX設計師很重要的工作。要使用影片、還是圖片,或是否在網頁放上搜尋的功能,來讓使用者瀏覽時更順利流暢,到底該加入哪些小細節,就必須大量比較同類型的網站,才能做出最好的取捨。
三、收歛成果及驗證成效
透過原型測試(即模仿真實產品的體驗,並用於測試,以獲得使用者的反饋)或易用性測試(usability test),來收集使用者的意見,確保在上架前可以滿足使用者的期望和需求、順利解決痛點。
至於軟體力的部分,UX設計師需要有同理心,才能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另外要有分析市場調查及評估用戶數據的能力、能主動發現並解決問題,當然也需要跨部門的溝通與協作能力,才能把研究成果回饋給其他團隊。
無論做UX/UI設計師,都需要了解雙平台元件規範、基礎互動原則,還要大量瀏覽別人的作品。但更重要的是實際的操作和學習,有時候自己不見得能發現盲點,就要多「不恥下問」,聽同事或相關從業者的建議,慢慢修正才能持續精進、做的更好。
【以上言論為第三人投書,不代表本刊立場,讀者請本於客觀事證自行評價】
照片來源:Unsplash示意圖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 記者:林 克威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