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匯納國產材追蹤、竹林碳匯只見「砍竹」 環境部:補件再審

環境部上週五(19日)辦理農業部所提森林碳匯、竹林碳匯減量方法學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兩案都要補正再審。農業部提出,申請森林的林產品碳儲存計算,須加入國產材追蹤體系以確保木材流向。另一方面,農業部參考國際訂定的林產品留存係數0.32,遭專家質疑缺乏國內數據。竹林碳匯也被提出竹桿產品後續追蹤方式不明,竹籤、竹筷等一次性產品,或是汰換很快的農作物支架、蚵棚,都難以計算固碳量。 森林碳匯加入國產材追蹤 還需統整國內專屬木材參數 農業部說明,森林碳匯方法學是透過經營活動提高森林生長量,並藉由伐採林木(林產品)提升森林碳匯能力。碳儲存的計算主要來自林地的生物量以及收穫林產品儲存的碳。農業部換算,平均每年每公頃可移除5.2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 環境部19日針對「森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竹林經營碳匯專案活動」的方法學辦理第二次專案小組審查。對於收穫林產品的後續追蹤問題,農業部於此次審查提出,若要申請專案,必須加入林業署的「 台灣林產品生產追溯系統 」,也就是國產材追蹤體系,確保砍伐後木材的流向。 此外,收穫後的木材若經過加工,最終成品的碳儲存量也會難以計算。農業部則提出參考國際上的計算方式,設定林產品留存係數「0.32」,意思是一塊木材加工成產品後,可以留存約32%的碳儲存量。但此法遭專家委員質疑,不同樹木材質不同,林產品的使用年限也完全不同;不應使用固定係數,...
森林碳匯納國產材追蹤、竹林碳匯只見「砍竹」 環境部:補件再審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