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鷹抖抖翅膀、黑熊悠悠漫步——生態監測走進特富野部落獵場 記錄豐富多樣性
夜間監測畫面裡,成年黑熊愜意地在鄒族傳統獵場漫步;畫面來到新高口巡守區域,一隻熊鷹好奇的在鏡頭前擺首。這些都是由鄒族獵人協會與林保署嘉義分署合作,在生態服務給付計畫下拍攝到的珍貴成果。
為增進部落對投入台灣黑熊保育工作,增進對黑熊的認識,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嘉義分署自去(2023)年起,於黑熊分布熱點區域推行台灣黑熊生態服務給付計畫,內容除了巡護棲地、入侵自主通報外,也配合在巡守範圍內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
今年5至6月份,參與計劃的嘉義縣鄒族獵人協會獵人湯志卿三度在新高口巡守區域拍攝到黑熊出沒,9月又在特富野部落獵場領域往北的霞山登山路徑旁,再度拍到一隻黑熊成年個體,顯示該區域黑熊族群非常活躍。
部落社區所拍攝的黑熊影像,除了可提供黑熊族群數量分布、生態習性監測資訊,透過「生態服務給付」方案,林保署可提供「生態薪水」給協助維護瀕危物種棲地的居民,以降低人獸衝突、共享保育成果。
而這次拍攝到黑熊的特富野部落獵場,鄒語名為「thiataka」,地勢較為平坦且終年有水,是野生動物經常利用且植被多樣豐富的地點,也是通往北霞山、楠梓仙溪的必經山徑,在嘉義分署與鄒族獵人協會近日出版的《鄒族獵場、踏查與敘事》中亦有紀載。
台灣黑熊是瀕危的珍貴野生動物,依嘉義分署監測資料顯示,近年少數黑熊個體有稍微靠近山區村落及遊客活動區域的情形,林保署也呼籲一般民眾如在有黑熊的山區活動,可留意是否有新的熊跡,並隨身攜帶熊鈴、哨子,如遭遇黑熊,切記保持鎮定,儘可能拉開與熊的距離,儘速離開現場。此外食物及廚餘應妥善包裝保存,避免味道逸散並落實無痕山林原則把垃圾帶下山,共創與熊共存的里山森林。
- 記者:整理:陳立炘(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