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跟風」現象探討心理學 詹昭能:應具備批判性思考與自我省思能力


從「跟風」現象探討心理學 詹昭能:應具備批判性思考與自我省思能力
圖:Microsoft Designer 生成

記者林欣妮 / 台北報導


台灣人愛排隊是眾所皆知的事,不論是美食或是流行商品,總會吸引許多人跟風搶購,很多人會認為沒有趕上潮流就是落伍,因此為了不被「主流」排擠,很多人開始「跟著做」,在心理學上,這一現象被稱為從眾效應,又稱羊群效應。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解釋,從眾效應是指人在群體中,會受到資訊上或是群體壓力的影響,而隨著眾人的腳步、方向走,對於未知的未來或是不確定的資訊,人們往往會陷於恐懼與不安,這時會希望有人可以指引方向,因此當看見多數人做同一選擇時,由於資訊不足,「跟隨」就成了多數人的選擇;又或是受到群眾的壓力,為了不被群體排擠,即便知道該選擇是錯誤的,仍會做出符合大眾態度、認知、行為等的決定。不論為了尋求資訊安定的理性選擇或迫於群眾壓力下非理性的決定,「多數決」皆成了首要選擇,也形成「跟風」現象。



從「跟風」現象探討心理學 詹昭能:應具備批判性思考與自我省思能力
圖: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 (詹昭能提供)

從眾效應的出現,對於個人或是社會都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對此,詹昭能副教授表示,從個人角度來看,跟隨大眾是一種適應環境的方式、求生存的本能,但當群體的選擇是錯誤時,則會使自己陷入困境,加上盲目跟隨也讓個人「創意」被淹沒,若從社會角度來看,多數決會使社會發展得以維繫,但也因此缺乏獨特,甚至出現意見極端化的現象,再從政治來看,從眾結合政治影響力,容易使政府走向極權,若無人察覺,國家體制會逐漸走向虛偽民主。


「從眾」是一種不經意的現象,我們往往難易意識到該行為或選擇是跟風的一種,甚至流於「盲目」跟隨,詹昭能副教授提醒,個人做任何決定前,都要先仔細思考,而社會上,則可透過教育去培養每個人批判性思考、自我省思的能力,尤其在資訊發生快速的時代,該能力的具備尤為重要。


前陣子巴黎奧運更引發全民瘋奧運的現象,除了平成較少關注運動賽事的民眾開始關心起賽事,更有許多政治人物祝賀獲獎選手時,被認為是「蹭熱度」,對此,詹昭能副教授表示,運動賽事的跟風,除了受到從眾效應影響外,其中更含有情感認同、國族影響,而「蹭熱度」則是帶有「目的性」的行為,是為了追求「存在感」的跟風,與一般從眾或跟風的「不經意」性質不同。



從「跟風」現象探討心理學 詹昭能:應具備批判性思考與自我省思能力
圖: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詹昭能 (詹昭能提供)

近幾年,社群媒體上出現許多轉發貼圖或使用某頭像會帶來好運的跟風現象,其中涉及迷信的概念,對此,詹昭能副教授提及,迷信跟風,與追求資訊的從眾看似相似,但不同的是迷信欠缺理性與邏輯,與一般追求資訊時仍帶有理性的思維不同。


而對於近年網上許多心理測驗的轉發,詹昭能副教授提及轉發這一行為,可能是帶有目的或是單純覺得有趣而為,對於「心理測驗」或是相關檢測的跟風,多半是建立在專業知識缺乏下的從眾現象,甚至認為「跟著做」就是與社會溝通的橋樑。


為了不盲目跟風,理性思考是我們要學習的,詹昭能副教授提到,心理學上認為人並非理性,容易在資訊不足下,輕易下結論,除了忽略環境的影響,就將問題歸咎在個人因素上,或用過去經驗來解釋當下情況等,因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所以具備高度的自我覺察與不急著下判斷相當重要。



The post 從「跟風」現象探討心理學 詹昭能:應具備批判性思考與自我省思能力 appeared first on 報新聞 Mega News.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