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觀論》F-16援助烏克蘭:美國的戰略安全考量/魯云湘

《俄烏觀論》F-16援助烏克蘭:美國的戰略安全考量/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近日,烏克蘭已獲如美國及其他國家援助的F-16,並逐漸投入至俄烏衝突的戰線當中。雖然戰機數量和在海外受訓的烏國飛行員數量仍然不足,但隨著首批投入的空中力量,將有助大幅強化其對抗俄羅斯侵略的防衛戰力。

然而,美國向烏國提供F-16時,設置嚴格的使用限制,僅能作為本土防衛作戰,禁止跨界攻擊俄國本土。此決定,背後有著多重戰略與區域安全考量,之所以如此顧慮及擔憂,只因歷史上有案例可循。

「越戰邊界限制」

在越戰期間(1961年至1975年,美國正式介入),當時美軍及其盟軍,均被下令禁止跨越越南國境,藉由進入老撾(寮國)與柬埔寨境內,對北越進行敵後破壞(即破壞胡志明小徑的運輸部隊),與攻擊等作戰行動。其目的,主要是避免戰爭範圍擴大,防止引發更大規模的區域衝突,甚至升級至國際衝突。

再者,這一限制也考慮到國際社會與外交壓力,避免因違反國際法,而遭到全球輿論譴責。此外,當時的美軍指揮體系,亦希望集中力量在越南境內作戰,避免分散過多人力物力資源。

「俄烏戰線的技術安全顧慮」

烏國獲得的F-16,被禁止用於攻擊俄國本土,這一限制主要是基於防止衝突升級,和考量戰機本身搭載的技術外流。華府可能擔心,如果使用F-16攻擊俄國本土,不僅將會導致衝突持續升級並擴大,甚至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如北約對俄國進行特別軍事行動的可能。此外,該限制有助於維持國際社會對烏國的支持,避免因過度進攻行為,或是作戰策略失誤,因而失去盟友的援助。

更重要的是,美國極有可能擔心,提供的F-16戰機若在俄國境內被擊落,其先進的武器、導航、電戰系統等技術,可能會遭到俄國竊取、轉賣、研究,最終被逆向工程,研發類似的武器裝備。例如,F-16的雷達系統或電戰設備若遭俄國捕獲,可能會通過技術逆向工程,研究其運作原理,進而提升自身的防空系統和電子戰能力。

這樣的技術外流不僅會削弱美國及其盟友在戰場上的技術優勢,還可能被俄國轉賣給其他國家,進一步擴大威脅範圍。例如,2001年的南海撞機事件,美國EP-3偵察機,在海南島迫降後,其機上設備被大陸徹底研究,並應用於後續的軍事技術研發中(如空警200預警機)。

美國對烏國F-16使用的限制,反映國際社會對戰爭擴大和衝突升級的擔憂。從越戰時期的邊界限制,到如今的技術安全考量,每一個決策都旨在維持戰略穩定,避免衝突升級,確保國際穩定。

這些考量顯示,美國在軍事援助決策中,不僅關注當前的戰術需求,更注重長遠的區域安全和戰略穩定。尤其在美國總統大選即將來臨之際,維持國際秩序顯得尤為重要,以免任何細微的因素影響大選結果。(圖片翻攝洛克希德馬丁)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