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從形到意再至道的探索/李魚豪

內外兼修:從形到意再至道的探索/李魚豪

李魚豪(自由作家)

習練形意拳已有十二年之餘,近兩年的學生生活,本以為繁忙的學術研究,會讓拳法套路漸漸淡忘,事實上也確實遺忘了一些。然而,得益於六年來專注於整勁的淬鍊,以及對內家拳理的深刻理解,近日因天寒而再度練習五行拳時,我深刻體會到一個道理。

無論是五行拳、十二形拳、八字功、安身炮、連環拳、四把、捌式,乃至於形意槍、棍、劍,所有的拳法套路都不離「形」。套路的動作架構、發力形式,以及技法的實用性,皆以「形」為基礎。然而,「意」又該如何定位?

六年的整勁訓練,從明勁、暗勁、聽勁、發勁,到化勁,讓我逐漸意識到,這些勁法運用,並非真正的「意」。那麼,「意」究竟是什麼?它是虛幻的存在嗎?還是僅僅是一個抽象概念?其實,「意」既非虛無,也非不可觸及,而是涵蓋了意念、意識與意志,三者融為一體。

「意」的修煉,並不僅僅是一種理念,而是一種內外合一的狀態。它是習練者能否將內在意識與外在身形合而為一的關鍵。正如呼吸吐納的自然節奏,「意」應該能與「形」和「勁」相互滲透,實現意到、拳到,從而將套路的內涵真正體現出來。

然而,對「意」的這種理解,僅僅是形意拳習練的表象階段。隨著修煉的深入,我漸漸明白,「意」的真諦其實是「道」。回望最初習武的初心,我發現,練拳的終極目標並非單純追求技藝,而是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並在這條道路上不斷精進。

有鑒於此,多年來,我將這份體悟融入實踐,以形意拳為本,自創兩套招式:

一、《小虎撲》

以十二形拳中的虎形為基礎,結合劈拳的剛猛特性而演變而來。虎形本身代表著威猛與爆發力,而劈拳則強調氣勢的貫穿與破勢。兩者相結合,不僅增強進攻的力度,也讓動作更加流暢有力。

二、《雙骨》

源於十二形拳中的鷂形,加入炮拳的剛勁變化。鷂形講究身法靈動,虛實轉換,而炮拳,則以剛猛見長,兩者融合形成剛柔並濟的拳體,特別適合在攻防轉換間迅速掌握主動權。

這兩招,是我多年整勁訓練的結晶,也是內家拳理的具體實踐。不僅是技法上的創新,更是一種內外兼修的體現。

拳法的修煉是一條無止境的道路,從外在的形體到內在的意識,從初學的技法,到如今對「道」的追求,這是一場心靈與精神的探索之旅。我創作的招式,實乃結合太極拳理與形意拳法,因此無意成為流派或體系,而是一次自我表達的嘗試。

對我而言,這正是形意拳的真正魅力所在–用內在的意志引導外在的形,最終在拳理中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或許,每位習練者都在追求同一個目標:透過拳法,尋求內心的平衡,並超脫自我、達至本心。(照片示意圖資料照)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