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深處的思索/王戰志

靈魂深處的思索/王戰志

王戰志

我一直認為:每個寫作的人,在內心深處的思索要多於已經呈現的作品;而且,因為思考重於作品,作為一個詩歌愛好者,詩歌註定應該表達那些比較成熟或趨於成熟的東西。然而,未將詩歌呈現的思考將一直被讀者忽略,直至成為一種不為人知的秘密。

對我這個愛胡思亂想的人來說,詩歌能呈現的則更加的少之又少。我的詩歌大多數是經歷了一個這樣的過程,即從胡思亂想到正式的思索,到捕捉每一個稍縱即逝了的靈感火花於潦草或淩亂的草稿,再到下定決心整理謄寫,最終去投稿變成鉛字。如此緩慢的過程讓我難以以詩為生;然而,命運的陰差陽錯偏偏使我喜歡並癡愛於這一種文體,讓自己局限於這一狀態;有一段時間我老是整理不好自己的心態,我的內心與外表也一樣的沮喪。

我思考的結果往往是通過詩歌得以表達與呈現的。事實上,可以承載思考的文體有很多種;然而,不知不覺中就選擇了散文詩的道路,為我的思考找到了靈魂的家園。散文詩創作對我來說是不確定的道路,處於探索中的,它給人帶來的新鮮、自由甚至放縱,同樣也是一種意味著的思考與姿勢。或許,我的創作道路會改變、抑或停止(因為常常自己有種“江郎才盡”的感覺)然而心靈中的那些實質性的東西卻是從生到死也無法改變的。

回想起我的寫作之路,從一開始就充滿了自我惰性、對情感的迷茫、對未來理想瘋狂的追著而產生的心理反叛。我從泰戈爾、徐志摩至皇泯等大師們處汲取了許多的營養。最初學到的思考技巧,是我跌跌撞撞的實踐,甚至差點兒便欲淺嘗輒止。當時寫的東西、所謂的文字(我的《隨意錄》第一卷)自己也不知道與詩歌有多少的聯繫,思考了、便寫下了而已。偶然的機會,使我進入了大學,並以順利的進入了文學社、編輯部等;尤其,曾經的兩篇詩稿被詩典所收錄;從此,自己的文字便被人冠以詩歌(確切的說是散文詩)的概念界定了下來,我的恐惶可想而知:我將應該如何繼續去寫詩,且為散文形式的長詩?而我只是個朦昧兒;為了維護自己內心的自尊和虛榮,我只好盡自己努力地去寫作品,將這件事情對自己而言趨於完美與真實,乃至現在自己仍是處在不斷地與內心爭鬥的跋涉之中。幸而,我靈魂深處的思考讓我常常湧動不已。

常常,我端坐在燈下,讀著一束束詩之鮮苑,腦海中閃現著自己健步行走的身影,串串腳印,牽伴著近二十載的風風雨雨;憶起自己嘗試過程中沒有隕滅詩的靈性,伴著始終散發著的縷縷清香,那清香像細雨、像彤雲、像春天的熏風,撩拂著我的思緒。我想起“孤獨的散步者於暮色蒼茫時分,坐在湖邊灘上隱蔽的地方,呼吸湖畔清新的空氣,讓心靈沉浸在甘美的遐想之中”的盧梭;我想起漫步在瓦爾登湖畔嚮往自然純淨之美的梭羅;其陶然忘機、沉湎於詩藝裏的忘憂之境何其讓人嚮往!那在靜寂中展現的遼闊、涵天負地的精神世界與情懷是何等讓人舒暢!

曾經我用這麼一句話來表達排遣自己內心澎湃的激情:“靈感遊走於心湖/我靜靜地訴說/用獨特的、激越而不張狂的語言傾訴和諦聽對心靈世界的感悟。”的確!這可以讓我獲得一種難以言說的情感體驗;讓自己游離於詩的文體之外,去尋繹一種契合於意境本身的思索。同時又能收斂自己蔓延的情緒,如同陽光下雪花一樣飛舞、降落、乃至融化,滲入腳下的泥土,滋潤生命……

展望未來的生活創作;有人說:每個人都有自己與他人不同的人生曆練過程。不錯,這種不同的人生曆練過程如同柯羅連科筆下的火花,是詩性人生的求索與鍛造的過程。故而,雖然有些詩人極疏朗的隨口而吟,卻是久經了內心的沉積發酵的過程才沖上心頭的;面對自己茫茫的人生,我!也只是一介書生,我思忖,也是我今生所求的,除了在滿紙上煙雨滄桑地一路行走,就是不停的向著遠方明媚的彼岸前進……

或許,曾經的獲獎給了我一定的肯定;而我總能夠想到許多比我更優秀、比我寫作更好的作品未必發表、未必展露,所以,我不致於去張揚自己;不斷地,時不時的回首一段經歷,並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是非常有必要的。我惟一慶倖地是我還能在紛至雜遝的世事中保持思考的獨立與自由,從而有機會以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生活方式與文學形式表達我對這個世界的感受。

在此,我深深地感謝我苦難的經歷,我苦澀的情感及自己傲然於世的性格等等,使我學會了在靈魂更深處的思考與表達。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