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可以開好班會,立法院亂什麼好好開會有那麼難嗎?/ 尤榛嚴

尤榛嚴
立法院開會幾屆了?多少年了?以前雖然難免吵吵擾擾的,但是總算亂中有序,好好審查行政院送來的總預算, 一方面替人民看緊荷包,該刪減則刪減,該凍結就凍結; 一方面重視國家和社會的各項建設,該通過就通過,該追加即追加。
怎麼本屆的立法院會議,從去年開議以來,給人一個特別的印象,就是無論提案也好,協商也好,討論也好,表決也好,都是非比尋常的混亂,動不動就互相謾罵、推擠、霸占會場、堆疊桌椅、扔擲文件器具乃至敲斷拐杖等,周而復始,沒完沒了,到現在已經快夏天了,今年的總預算還沒定案,各項建設難關重重,民怨沸騰,加上近日面對美國總統重關稅風暴,台灣真是愁雲慘霧,執政黨和在野黨派都推卸不了責任,按照古時候的說法「該各打四十大板!」
立法院開會,真是給各級學校學生開班會,作了最大的不良示範:難道同學們開班會,也要這樣的劍拔弩張、亂哄哄的嗎?各位大委員們,您們在院會裡得空休息的時候,何不翻一翻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民權初步」看一看,溫故而知新啊。
民權初步是孫中山先生建國方略中的之社會建設,這本書於民國六年二月發表於上海,是孫中山先生參考美國學者沙德女士之會議規則而來。孫中山先生在其自敘中說道,這本書是教導人民行使民權的第一部方法,所以名為民權初步。中國舊社會凌亂散漫,毫無組織,常被恥笑唯一盤散沙。因此要雪恥圖強,復興民族,必自改造社會做起,使我們的社會成為有秩序、有紀律,合乎現代化新社會。民權初步雖然講的是集會,推而廣之,就是建設社會的規範。因為中國人一向就缺乏組織習慣和團體生活訓練,常連最基本的議事規則也不懂,所以要建設新社會,樹立全民政治的基礎來實現民權主義,就要按照民權初步的訓練,使之成為生活習慣的一部份,然後可以造成有組織的國家和民族。民權初步的基本精神民權初步有以下幾項主要的基本精神,分別為:A、平等和公正B、秩序和和諧C、討論自由D、服從多數E、尊重少數。立法院的議事規則,也是按照這種基本精神和集會的程序和方法。
學生開班會和立法院開會,兩者的背景、目標和參與者的身份都非常不同。學生開班會,一般而言會相對單純,因為參與者通常有共同的目標(如學習、合作)並且缺乏太多的利益衝突。而立法院則是由來自不同政黨、利益、理念背景的民選代表組成,各方立場差異可能非常大,協商與妥協的過程就變得相當複雜,這也常常是立法院會顯得混亂或難以達成共識的原因之一。
此外,立法院的運作受到許多規則、程序和法律的制約,這些規範有時候反而可能成為進展的障礙。加上,立法院的議程通常涉及重大的公共政策和民生議題,利益的博弈往往會非常激烈,有時候某些議題的決策可能會受到政黨之間的對立和政治鬥爭的影響。
天下無難事,知難行易,學生可以開好班會,立法院亂什麼好好開會有那麼難嗎?
(圖:本報資料照)
- 記者:台灣好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