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把板手:當水電師傅即將謝幕/丁倩

最後一把板手:當水電師傅即將謝幕/丁倩

丁倩

你是否注意過?在赤日炎炎的夏季,烈日燒灼著柏油路與鐵皮屋頂,當你在冷氣房中擦汗抱怨時,有一群人正汗流浹背、彎著腰在你看不見的天花板後與牆角中,替你裝修冷氣、修水管、佈線路。他們大多頭髮花白、身影佝僂,年紀多半早過了退休的標準,卻仍提著工具箱、騎著老機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接起每一通報修電話。這一代的水電師傅,正在一個個默默退出舞台,但這個舞台,卻沒有人準備接棒。

他們,是台灣產業發展的無名英雄。從民國五、六十年代開始,他們靠著學徒制、師徒傳承,一步步從最基礎的「遞工具」做起,累積經驗、練出眼力與手勁。沒有文憑,有的是硬底子的功夫。他們用雙手搭起過數不清的建案,也為無數家庭解決過水電的疑難雜症。然而,這雙手也漸漸變得粗糙、佈滿傷痕與厚繭。

有的師傅,腰椎早已磨損,仍硬撐著扛起沉重的冷氣主機爬上六樓;有的在狹窄的浴室內更換馬桶時閃到腰,有的為了檢查電線,爬上搖搖欲墜的梯子,只為找到漏電的源頭。還有的,在半夜緊急處理污水逆流時,整個人被污穢濺了一身,回家時連飯都吃不下。他們對這行業的堅持,不是為了情懷,而是因為「客人就是上帝」這句話早已深深刻進骨髓。

本該早早退休的年紀,他們卻因「後繼無人」而選擇再撐一下。許多人的孩子不願接班,寧願拼命念書考研究所、當工程師,也不願接下這門吃力又不討好的家業。「這行沒假日、沒人情味,連除夕夜都有人報修熱水器壞掉,」一位林姓老師傅無奈地說,「做了一輩子,換來滿身傷,孩子看了也怕了。」

水電冷氣行業,正處於一種青黃不接的危機之中。職訓中心雖開課,但學員多半中輟,有些是為了補助來報名,真心想學、能撐到畢業的寥寥可數。這門手藝,不只是技術,還要經驗的累積與細膩的判斷力,沒有人教、沒有人學,就等於整條產業鏈正在斷裂。

社會是否曾正眼看過這群默默付出的人?他們沒有華麗的頭銜、沒有亮眼的學歷,卻讓這個城市的燈火能夠如常地亮起,讓生活中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都能平順地流動。他們是城市的「修補匠」,更是生活運作的基石。

當他們一個個卸下腰間的工具袋,放下手中的板手,這個社會該如何接住這個空白?技職教育該如何重新被重視?社會觀感又能不能轉向?這些問題,不只是水電師傅的問題,而是我們整體社會是否能看見、尊重並延續一門技藝的開始。

或許,我們該做的,不只是致敬,更是行動!

(照片翻攝畫面)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