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年輕學者何建忠、曾繁勛2副教授獲潘文淵基金會考察研究獎助金

成大年輕學者何建忠、曾繁勛2副教授獲潘文淵基金會考察研究獎助金

【勁報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國立成功大學資訊工程學系何建忠副教授、曾繁勛副教授,在電子、資訊及通訊等領域之相關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獲高度評價,榮獲財團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2025「考察研究獎助金」;今年該獎項共評選出3位得主,成大即囊括2名,顯示出成大年輕學者在資通訊領域研發潛力。



法人潘文淵文教基金會為獎勵國內電子、資訊及通訊等相關領域之研究人員,在國際知名之學術或研究機構從事短期研究(以2個月為限),以厚植學養,增進研發潛力,每年辦理「考察研究獎助金(Exploration Research Award)」評選;申請資格之一:國內大學院校博士學位畢業5年內或年齡40足歲以下具備國內博士學位,現任職國內之教師或研究人員;獎項以4名為上限,2025年選出3位得主。



何建忠副教授,主要研究記憶體及儲存系統技術與記憶體中計算(Processing-in-Memory, PIM)技術,其快閃記憶體儲存系統研究在國際學術界獲有高度評價,並對國內產業界帶來顯著貢獻,例如協助旺宏科技和宜鼎國際開發高效能固態硬碟;近年在記憶體中計算領域上,基於世界首款商用PIM平台UPMEM DPU開發RNA定序定量(RNA-Seq Quantification)加速技術,同時也針對大型儲存系統應用提出基於UPMEM DPU平台之資料去重複化(Data Deduplication)加速技術;其中他所提出「UpPipe」設計,這是一種DPU感知管道設計,可以有效減少RNA定序定量流程中數據傳輸負擔,並顯著提升整體效率;此成果也被法國廠商UPMEM驗證並將作為官方參考案例。



成大年輕學者何建忠、曾繁勛2副教授獲潘文淵基金會考察研究獎助金


曾繁勛副教授,致力於行動通訊與無線網路之研究,超過50篇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知名期刊且半數以上為第一作者,連續4年入榜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去中心化與個人化聯邦學習之拓樸建構」為近期研究重點,有別於傳統的集中式聯邦學習(Federated Learning, FL),去中心化聯邦學習(Decentralized FL)將中央伺服器移除,不依賴中央伺服器維護全域模型,避免發生單點錯誤(Single Point of Failure)問題,邊緣裝置之間改成邊緣對邊緣(Edge-to-Edge)通訊,實現群集式個人化聯邦學習(Personalized FL),搭配不同的網路拓撲架構,以期提升模型準確度並降低通訊成本。



成大年輕學者何建忠、曾繁勛2副教授獲潘文淵基金會考察研究獎助金


成大年輕學者何建忠、曾繁勛2副教授獲潘文淵基金會考察研究獎助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人氣生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