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育石虎 跨部會公私協力打造野生動物國土生態綠網

▲林保署新竹分署邀請苗栗及新竹地區相關部會共同合影,於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共同合作推動石虎保育。(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勁報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響應5月22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舉辦跨機關、學界及民間團隊「114年新竹分署石虎保育工作跨域平台會議」,邀集苗栗縣政府、新竹縣政府、交通部公路局、高速公路局、水利署第二河川分署、農村水保署臺中分署及臺北分署等公部門、麻布山林、石虎保育協會、荒野保護協會新竹分會、新竹縣生態休閒發展協會、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等民間團體近15個單位及多位專家學者,針對石虎棲地保育、關鍵節點改善及未來保育方向進行深度交流,期望透過國土生態綠網的推動,打造更完整的生態廊道,守護石虎與其他野生動物的生存空間。
▲平台會議有公私部門夥伴參與,針對「苗栗地區的關鍵節點」提出多項具體改善建議,建議將竹苗東側的淺山丘陵地區正式納入「國土生態綠網」的保育軸帶。(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石虎是臺灣特有的野生動物,屬於瀕臨絕種保育類,主要棲息於低海拔丘陵地區,然而隨著人類開發、道路建設與農業活動不斷擴張,其棲地日益破碎,族群數量持續下滑。新竹分署長期與地方政府與民間團體合作,投入石虎的救傷、棲地維護、友善農作及路殺熱點改善等工作,近年調查顯示,除了苗栗縣為已知分布熱點,在新竹縣北埔、峨眉等地亦有穩定石虎活動紀錄,顯示該區不僅為石虎的關鍵棲地,也可能是從苗栗擴散而來的重要生態廊道。
▲公私部門夥伴熱烈參與討論,共同合作推動石虎保育。(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新竹分署夏榮生分署長表示,這次會議重點之一,即是針對前述竹苗東側的淺山丘陵地區聚焦討論正式納入「國土生態綠網」保育軸帶的共識。所謂國土生態綠網,是政府規劃的一張全國性生態藍圖,目的是串聯破碎的野生動物棲地與遷移路徑,像是一條條綠色生命通道,讓野生動物能夠安全移動、生存與繁衍。竹苗淺山地區正是臺灣西北地區石虎族群的重要棲息地帶,納入綠網規劃,將有助於石虎等野生動物族群穩定與交流。
▲石虎保育協會分享新竹淺山地區石虎調查初步成果。(圖/林保署新竹分署提供)
- 記者:勁報
- 更多生活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