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經濟是賴總統執政首要之務 須消弭青年不滿

總統賴清德可能很快就會發現,中國並非最讓他憂心的問題,更急迫的是台灣經濟正朝錯誤方向前進:背離年輕人。薪資停滯、房價飆漲擴大不平等之下,台灣青年感到心灰意冷。

駐東京的時評作者培賽克(William Pesek)昨天在「日經亞洲」(Nikkei Asia)以「台灣經濟應是賴總統執政首要之務」(Taiwan's economy should be Lai's first priority)為題撰文指出,台灣的問題在於全球對支持人工智慧(AI)技術的硬體需求,或許無法長期推動經濟成長。台積電等半導體巨擘今日看似稱霸科技界,然而幾個季度過後,誰又知道情況會是如何?

培賽克說,台灣目前駕乘全球技術週期、御勢而行,並獲益於美中穩健成長。然而,華府與北京在美國11月總統大選前夕爭執不休,台灣或許會發現自身處境充滿不確定性。

他指出,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結果可能讓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重返執政,他計劃對中國產品全面課徵60%關稅,這或許會對區域經濟成長構成更嚴重衝擊,亞洲晶片製造業者是否會因此面臨壓力?

除了前述不確定性,台灣經濟現在也面臨嚴重的既存問題,其一就是過度依賴出口。台灣今年3月出口年增率高達18.9%,但隨著中國經濟下行,美國利率依然高於亞洲預期,這又能維持多久?

另一項令人憂心的問題出自表面下的裂縫,1991年以來台灣貧富差距擴增至4倍。2021年底,台灣前20%最富有家戶擁有的財富已是最底層20%家戶的近70倍。

相對於僅微幅成長的薪資,房價不斷上漲可被視為罪魁禍首;青年失業率超過11%。經濟學家擔心,台灣恐出現「人才外流」現象,30歲以下勞工前往海外尋找更高薪工作。

賴清德總統必須現在就迅速採取行動,制定政策提高生產力,並透過新創公司從頭開始創造更多創新能量。

培賽克指出,台積電、富士康、華碩、和碩、廣達及其他企業巨擘的成功令人印象深刻,但也凸顯台灣經濟嚴重依賴半導體製造業。與此同時,從中國、日本到美國,各經濟體現正大舉投資國內晶片製造業。

如果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科技野心有所斬獲,或如果華府繼續祭出更多新限制措施,這確實可能成為台灣的致命傷。至於今日人工智慧(AI)驅動的成長是否是可靠的經濟引擎,這仍是一個問題。

台灣此刻一秒也不該浪費,應立即著手促進創新發展,並在科技業以外的領域創造高薪工作。賴清德總統必須改善國內社會安全網,應對生育率下降問題,以及加強誘因吸引日本、韓國、東南亞及西方國家投資台灣。

前總統蔡英文治理下,台灣對中國出口的依賴程度降至22年新低是一項壯舉;然而,讓經濟成長帶來的好處遍及全台2400萬人民,民進黨在這方面就沒有那麼成功了。

他說,來自北京的威脅是真實存在;儘管如此,賴清德總統的成敗或許取決於他如何應對國內日益高漲的不滿情緒。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