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存活率關鍵 國軍戰傷救護重要性一次看

國軍近年師法美軍實戰經驗,深化戰術戰傷救護(TCCC)專業養成,國防醫學院衛生勤務訓練中心去年12月啟用「戰術戰傷及災難事故救護訓練大樓」,為國內首座導入人工智慧技術(AI)訓練場地,除訓練國軍,亦協助警消等民防單位舉辦戰術緊急傷患照護 (Tactical Emergency Casualty Care,TECC)課程,考取救護證照,以利平戰轉換。

戰傷急救(TCCC)為何重要,國軍推動現況、訓練流程以及與緊急救護技術(EMT)的差異,中央社帶您一次了解。

Q:TCCC與EMT的差異

A:EMT(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為緊急救護技術,相關證照由衛福部核發,注重「平時」的基本醫療救護,且EMT是在「絕對安全」情況下執行治療,避免二次傷害,區分為EMT-1、EMT-2及EMT-P。

TCCC(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為戰傷救護,顧名思義為「戰場」上的救護行動,更注重戰術考量,即在「對的時間點、做對的事情」,例如在「敵火等多重威脅下」執行救護,則以止血帶控制危及生命的肢體大出血為主。

此外,戰傷救護的3大目標為「完成任務」、「避免更多傷患」及「治療傷患」,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完成任務前提下,進行傷患保護和治療,甚至先救有戰力人員,否則若因戰術任務失敗,極可能造成全軍覆沒。

Q:TCCC起源

A:TCCC始於美軍歷經1993年摩加迪休之戰(The battle of Mogadishu)後產生大量傷患,美方開始派遣軍醫人員研析救護系統,發現長期使用的EMT,在戰場有窒礙,例如針對部分受傷情況、大出血等無法治療。

因此,美軍在1996年出版第一版的戰傷救護指南,並於2003年納入到院前緊急救護手冊的軍方版本,已成為現今戰場上創傷急救照護標準,廣泛運用於美國陸、海、空三軍、海岸警衛隊、海軍陸戰隊等軍種,甚至推行至世界各國軍隊。

Q:TCCC的重要性

A:軍方長期使用EMT系統,實例為軍中隨處可見的救護車,以及身著紅十字背心、臂章的醫療官兵,台灣雖腹地小、醫院近、後送便利,但若長期仰賴EMT,考量戰時恐出現大量傷患,在資源匱乏、醫護無法挺進情況下,可進行自救、互救的TCCC變得更為重要。

根據美軍實戰經驗統計,提高生存率的可能因素,包括個人防護裝備發展、創傷系統建置,並改進對醫務人員和軍人TCCC的培訓;且戰場上主要作戰死亡原因,仍為受傷肢體(部位)大量出血,檢討與分析過去的作戰經驗,有20%大出血傷患其實是可避免死亡。

Q:TCCC區分哪些階段

A:美軍區分4階段,分別第1階段「敵火下作業」(Care Under Fire,CUF)、第2階段「戰術區醫療」(Tactical Field Care,TFC)、第3階段「後送及沿途照護」(Tactical Evacuation Care,TACEVAC)及第4階段「延長照護」(Prolonged Casualty Care,PCC)。

台灣則將美軍的前3階段,調整為「敵火下自救互救」、「傷患收集點照護」及「後送照護」,未設置第4階段。雖然中文名詞與美軍不同,但英文名稱相同,內容及精神亦略同。

Q:TCCC的3階段內容

A:第1階段「敵火下自救互救」:交戰若產生傷患(先自救,若無力再互救),第一時間須進行「偵察目標指示與回報」(3Ds report),包括方向(direction)、距離(distance)、描述(description),並開火制壓排除威脅,而非先救治傷患;若未排除威脅,救治者恐成下一個死者。

第2階段「傷患收集點照護」:區分「MARCH」5階段,包括大出血控制(Massive hemorrhage)、呼吸道建立(Airway management)、保持呼吸(Respiration/Breathing)、保持循環系統(Circulation)、頭部創傷評估/低體溫預防(Head injury/ Hypothermia prevention)。

上述5階段完成後,則進行「傷患後送9段醫療報告內容」(9-Line MEDEVAC request)回報,包括接送點座標、無線電頻率呼號、傷患狀況、急救器材設備、患者運輸情形、撤離區安全情形、撤離區標示手段、傷患身分、撤離點地形地貌及化生放核污染程度。

回報9段醫療後,則填寫傷票(個人資料、受傷部位、處理情形等)。

第3階段「後送照護」:區分兩種形式,包括「醫療後送」(直升機、救護車等有醫療人員配置的輸具)、「戰傷後送」(平民車輛、戰鬥武器((人載)台均可使用)

第4階段「延長照護」:僅美軍有,若從第3階段要轉移到醫院或病房,因戰事考量必須延長後送時間,則盡可能提高醫療等級及維持醫療品質,此階段亦是國軍未來精進的方向。

Q:TCCC受訓資格

以國軍為例,最低門檻為具備初級救護員(EMT-1)以上的志願役官士兵,具備基本體能(TCCC有別EMT,除救治傷患也須移動傷患),基本戰鬥戰術素養。

Q:TCCC過程中涉及針刺減壓、靜脈注射、環甲膜切開等醫療行為,平時若遇狀況可實作運用嗎?

A:不行。涉及「緊急醫療救護法」第25條規定,須具備EMT-2、EMT-P資格,且不能自行操作,需要有醫師線上指導或預立醫囑才可進行,因此相關訓練是因應「戰時」,承平時期則必須依法進行。

Q:國軍TCCC訓練現況

A:由於無法短時間讓全軍達到「專業戰傷救護」技能,所以先從「單兵戰傷救護」(All Service Members,ASM)開始發展並全軍推廣,不須具備EMT,且僅傳授5個技能(止血帶使用、填塞止血紗布、加壓式彈繃配合止血紗布、徒手暢通呼吸道、傷患快速評估)。

衛訓中心統計,「戰術戰傷及災難事故救護訓練大樓」去年12月啟用後,已培訓9名高階戰傷救護訓練師資,另救護訓練學員623人,包含各階軍官、士官及士兵。

Q:一般民眾能否學習戰傷救護(TCCC)

A:不行,國軍的戰術戰傷救護(TCCC)訓練僅涵蓋國軍官兵及相關政府單位,民眾若要學習類似技能,可以先從EMT訓練開始,之後再往戰術緊急傷患救護(TECC)進階。


最新政治新聞
人氣政治新聞
行動版 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