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小尖兵訪溫哥華 認識原民文化促交流
從台灣選拔出來的12名「外交小尖兵」抵達北美西岸展開訪問,首站溫哥華,除了解加拿大政府運作之外,今天與加拿大原住民領袖座談交流,原民領袖鼓勵年輕學生重視身分認同,也很高興看到台灣年輕一代積極探尋轉型正義的真諦。
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安排了這場座談會,邀請嘉賓包括:卑詩第一民族峰會(First Nations Summit)執行理事洪文興(Howard Grant)、Tsleil-Waututh Nation酋長湯馬斯(Jen Thomas)和西門菲沙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研究員哈里森(Scott Harrison)。3人對台灣學子們說明加拿大原住民如何走過的黑暗歷史、進入真相和解之路。
洪文興的父親是華人,1920年代到加拿大做工,母親是原住民。他說,加拿大華人與原住民都曾遭種族歧視,是白人至上主義的受害者。當年歐洲裔初抵加拿大,原住民展現本性熱情迎接遠來的客人,沒想到這些白人卻掠奪了土地、資源,甚至強迫原住民孩子進入寄宿學校就讀,企圖徹底「清洗文化」。
2008年,時任加拿大總理的哈珀(Stephen Harper)代表加拿大政府正式向原住民社區道歉、賠償,並成立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還有一系列原住民權利的立法動作。但洪文興說,法令只是一張紙,「和解」也只是一個英文單字,但要如何真正落實和解,是一段很長的路。
有學生問起:「和解之路挑戰如此多,是甚麼力量讓你們堅持下去?」
湯馬斯說:「每當遇上有心人願意了解原住民的歷史,例如去年來自多倫多的朋友主動想認識部落生活,今天也遇到你們這群學生,對加拿大和台灣原住民充滿熱情和尊重,都讓我有更大信心面對未來挑戰。」
湯馬斯並鼓勵學生追求身分認同、保留自己的母語。她說:「我不會說原住民母語,很遺憾,但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從哪裡來,不會忘記我是誰。」
哈里森曾在台灣進行原住民研究,他說:「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向原住民族道歉的國家,2016年起積極推動原民轉型正義,相信加拿大和台灣彼此有許多可以分享學習的經驗。」
抵達溫哥華的「外交小尖兵」12人分別來自台北市復興高中、台北市靜心高中、彰化縣精誠高中,個個都是中英文流利、關懷世界的優秀學生。
這兩天他們陸續拜會加拿大政要、了解議會運作,也參訪大學和高中,並與溫哥華藝文界人士會面,探索加拿大的政治經濟和教育文化等面向。接下來將前往西雅圖和舊金山繼續參訪。
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執行長蕭光偉說,加拿大的民主制度和與原住民的和解等工程乃世界翹楚,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這批「外交小尖兵」走出國門多學習,對個人成長大有幫助,寄盼他們成為未來國家發展的棟樑。
駐溫哥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安排了這場座談會,邀請嘉賓包括:卑詩第一民族峰會(First Nations Summit)執行理事洪文興(Howard Grant)、Tsleil-Waututh Nation酋長湯馬斯(Jen Thomas)和西門菲沙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研究員哈里森(Scott Harrison)。3人對台灣學子們說明加拿大原住民如何走過的黑暗歷史、進入真相和解之路。
洪文興的父親是華人,1920年代到加拿大做工,母親是原住民。他說,加拿大華人與原住民都曾遭種族歧視,是白人至上主義的受害者。當年歐洲裔初抵加拿大,原住民展現本性熱情迎接遠來的客人,沒想到這些白人卻掠奪了土地、資源,甚至強迫原住民孩子進入寄宿學校就讀,企圖徹底「清洗文化」。
2008年,時任加拿大總理的哈珀(Stephen Harper)代表加拿大政府正式向原住民社區道歉、賠償,並成立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還有一系列原住民權利的立法動作。但洪文興說,法令只是一張紙,「和解」也只是一個英文單字,但要如何真正落實和解,是一段很長的路。
有學生問起:「和解之路挑戰如此多,是甚麼力量讓你們堅持下去?」
湯馬斯說:「每當遇上有心人願意了解原住民的歷史,例如去年來自多倫多的朋友主動想認識部落生活,今天也遇到你們這群學生,對加拿大和台灣原住民充滿熱情和尊重,都讓我有更大信心面對未來挑戰。」
湯馬斯並鼓勵學生追求身分認同、保留自己的母語。她說:「我不會說原住民母語,很遺憾,但我永遠不會忘記自己從哪裡來,不會忘記我是誰。」
哈里森曾在台灣進行原住民研究,他說:「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向原住民族道歉的國家,2016年起積極推動原民轉型正義,相信加拿大和台灣彼此有許多可以分享學習的經驗。」
抵達溫哥華的「外交小尖兵」12人分別來自台北市復興高中、台北市靜心高中、彰化縣精誠高中,個個都是中英文流利、關懷世界的優秀學生。
這兩天他們陸續拜會加拿大政要、了解議會運作,也參訪大學和高中,並與溫哥華藝文界人士會面,探索加拿大的政治經濟和教育文化等面向。接下來將前往西雅圖和舊金山繼續參訪。
外交部公眾外交協調會執行長蕭光偉說,加拿大的民主制度和與原住民的和解等工程乃世界翹楚,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這批「外交小尖兵」走出國門多學習,對個人成長大有幫助,寄盼他們成為未來國家發展的棟樑。
- 記者:中央社記者程愛芬溫哥華5日專電
- 更多政治新聞 »